大國雄起 作品

第357章 機遇要抓住

    在東北這邊,有著這樣的順口溜:“低指標,瓜菜代,吃的飽,餓的快,腫了大腿,腫腦袋”,“南瓜北瓜,天天吃它,無油少鹽,稀稀呱呱”。



    在物質嚴重缺乏的時代,第一個感覺是餓!很多人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吃飯都成問題。



    中國的人多,糧食雖然生產出來的也很多,但是,這些糧食卻不夠大家吃。



    買東西光有錢還不行,還要票,什麼布票,糧票,油票……



    這個時代的基本上是一樣,推開不同的門,每張餐桌上的菜餚是相似的;每個房間傢俱擺設是相似的;人們的穿戴是相似的;對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他們的理想很簡單:吃的像個人樣,穿的像個人樣。



    糧食問題因為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誕生,再加上八三年的時候風調雨順,全國上下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夠吃上飽飯,都能夠在過年的時候吃上餃子了。



    可是,衣服問題,卻依然是一個大問題。



    50——60年代有一種說法,那叫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那個時候的人,身上穿著的衣服,基本上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補丁。



    補丁的顏色也是千奇百怪,總之呢!衣服穿著不露,就已經是一件十分不錯的事情了。



    經歷過這個年代的人,對新衣服一直有著一種極度的渴望,他們都期盼著到過年的時候,能夠換上一身新衣服。



    他們覺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過年能夠吃上一頓餃子,能夠穿上一件新衣服。



    是一件新衣服,而不是一套,也就是說,每到過年的時候,哪怕是能夠擁有一件新的背心褲衩,那也是一種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在那個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的年代,有這樣的順口溜:“日本產尿素,做成飄飄褲,前面是日本,後面是尿素”。“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但是那一代人似乎並不是把美把裝飾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設、革命、熱情和理想這樣一些簡單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



    中山裝、人民裝、軍服是他們的首選。



    60年代的秋衣是一種類似於絨衣的一種東西,現在八零後九零後的人已經不知道秋衣是什麼了,那個時候,有一套藍色的秋衣,那是一種相當榮耀的事情。



    秋衣是毛衣還不普遍時的替代品,基本只有一種款式:套頭、大翻領,顏色也只有紅色和藍色兩種,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突擊隊”那就更威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