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外的鐘 作品

第471章 自知渺小

    大破敵國,幫原州城二百多萬同胞“報了仇”......雖然眼下大寧百姓大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這樣一餐“精神食糧”倒也足夠讓大家為之一振。

    畢竟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大好事,也絕對算得上寧永年的千古功績。

    只是就如同剛剛那兩人一樣,大部分百姓卻並不敢“明目張膽”的稱讚寧永年的好。

    甚至連寧永年本人此時都絲毫沒有什麼興奮的情緒,面無表情的模樣就跟誰欠了他多少銀子一樣。

    “老李,蜀州那邊如何了?”

    石渠閣中,寧永年今天已經是第五次問起了蜀州的情況。

    而李懷忠也很快回答道:

    “回皇上,韓將軍已率大軍自廣漢城而出,直奔蜀州城去了。”

    “嗯。”

    點點頭,寧永年看著面前的地圖,眉頭又一次皺起。

    自打蜀州之戰開打後,他一直都在琢磨一件事情。

    那就是蜀軍為什麼敢正面接戰。

    要知道朝廷大軍足足有三十萬,而蜀軍卻只有六萬。

    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之下,魏長天卻仍然敢打,那就說明他一定覺得有取勝的機會。

    可是這個機會在哪裡?

    寧永年目前能想到的只有大黎。

    但情報顯示大黎最多隻派了十萬人去蜀州,兵力仍舊遠遠不夠。

    並且魏長天為什麼要守廣漢城?而不是直接守蜀州城?

    雖然自古以來打仗從來都沒有“兵力不如敵方就乾脆不打”的說法,歷史上也從來不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不過寧永年卻還是覺得這其中有些古怪。

    “老李,你說魏長天為什麼要守廣漢?”

    轉回身來,寧永年突然問向李懷忠:“此子的性子你比我更清楚,他可是那種會做沒有把握之事的人?”

    “這個......”

    李懷忠低頭思考一番,慎重回答道:“皇上,此賊子雖頗有心計,但行事卻時常會鋌而走險。”

    “依老奴所見,他之所以守廣漢城應當便是為了拖延我大軍步伐,好等待大黎軍隊趕到蜀州。”

    “嗯......”

    微微頷首,寧永年似乎接受了這個唯一合理的解釋。

    不過就在他拿起硃筆,準備繼續批閱奏摺之前,卻突然又抬頭問道:

    “對了。”

    “進軍蜀州城,韓兆是走的哪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