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橋盡頭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三章 殼層氦閃進化——氦閃

    若不是地面的提醒他已經忘了,

    殼層氦閃只是真正氦閃的閹割版,

    殼層氦閃多發生於小型的紅矮星,

    是一種反應並不算激烈,沒有失控氦引燃,也沒不需簡併態便可發生的一種比較“平和”的低質量恆星外部反應。

    而真正的氦閃是發生在0.8倍太陽質量到2倍太陽質量之間恆星演化末期上的一種反應。

    其中與殼層氦閃最大的區別也許便是在簡併壓上。

    以太陽為例,

    按照恆星聚變理論,

    大約在過50到60億年的時間後

    太陽因為核聚變的原因,

    大部分氫元素已經聚變為氦元素,

    原本以氫為主的太陽,

    變成了一個以氦元素為主的恆星,

    氦元素雖然可以繼續聚變反應,

    但氦元素聚變速度遠超氫元素的聚變速度,

    因為氦元素的粒子特性,

    在高溫和簡併壓的共同作用下,

    氦元素可以直接越過鋰、鈹、硼、三個聚變等級,聚變到碳元素。

    這種跳躍三個聚變能量等級的反應也就是氦閃,

    又因為恆星末期的溫度越高,壓力越大,氦閃越容易發生。

    所以有一部假說認為,氦閃可能是由恆星內部向外發生的,

    這就導致當恆星內部的氦元素積累到發生氦閃時,

    會像發生核彈爆炸一般,產生連鎖反應、

    而按照這種假說,

    氦閃將是恆星進入紅巨星階段的最主要的標誌性現象,

    而如此強大的能量爆發,

    恆星的物質已經無法約束自身的物質,

    使得恆星開始急速膨脹,正式進入紅巨星階段,

    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氦閃在向外噴射之時,也會向內釋放巨大的輻射壓,

    將已經氦閃出的碳元素積壓成一個高密度的天體——白矮星,

    當紅巨星最終消散後,

    白矮星將會作為恆星的殘骸留在原地,

    向宇宙證明著這個地方曾經存在過一顆恆星。

    而由高密度碳組成的白矮星,身為殘骸,質量已經不足以進行聚變反應,

    因此天文學家認為,大部分白矮星,會漸漸的失去熱量最終變為一顆無比漆黑的星球,

    但因為整個過程極為緩慢,要經歷上百億年才能徹底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