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29章 盧燦講座

    1888年,劍橋大學以印度次大陸研究中心為基礎,整合東亞、南亞、西亞以及遠東的各個研究小組,組建正式的東方研究院,並將其列入劍橋大學正式院系。

    東方研究院成立之後,中國文化、語言、藝術研究,迅速成為熱點,從事中華文化範圍圈內的研究學者被稱為漢學家,他們的研究被稱為漢學。

    提醒一句:漢學研究不等於中國研究!

    時至今日,東方研究院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漢學研究院”——只有三大門類,分別是中國研究、朝鮮研究以及日本研究,這三類研究,統稱“漢學研究”。

    至於早年的印度次大陸研究熱潮,早已經煙消雲散。

    今天,萊恩圖書館一樓的彌爾納講堂,匯聚了東方研究院的多名漢學教授——

    中國語言研究組組長查爾斯·弗利爾;

    劍橋大學中國藝術研究專員、美國克利夫蘭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李雪曼;

    日裔漢學教授長尾甲;世界知名的漢學大家、出版過《中國科學與文明》輯錄的李約瑟教授;

    有著“劍橋大學漢語教育第一人”之稱,能說一口流利漢語的杜希德教授;

    《劍橋中國史》編撰者、美國知名漢學家費正清教授;

    此外,還有新加坡訪問學者、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於正清先生;

    當然少不了威爾瑪副院長......

    此外,講堂中還有大約六十名左右的學生,看年紀,

    一個個都不比盧燦小。

    這幾位大拿在講壇下一座,坐在候場區的盧燦,不由自主的有些腿軟,心慌。他甚至已經後悔自己為啥想一出是一出?答應做這麼個破客座教授幹嘛?

    不到現場,不知道這種壓力!

    細心的溫碧璃,察覺到盧燦的不安。她將手中的水杯打開,遞過去,湊在男人的耳邊輕笑說道,“一個個大西瓜......”

    這是今天早晨兩人出門時講的笑話。

    當時溫碧璃問盧燦會不會緊張,那是的盧燦可自信了,張嘴就來——那有什麼好緊張的?就當臺下是西瓜田,學生是小西瓜,教授是大西瓜!

    把溫碧璃樂得不行。

    這會,溫碧璃又翻出這個笑話,盧燦哭笑不得。不過,經過她這麼一打岔,緊張的心情,緩和了一些,朝她笑笑,拿起水杯抿了一口潤潤髮乾的嗓子。

    這時,威爾瑪教授走上演講臺,雙手壓了壓,彌爾納講堂頓時安靜下來。

    “今年三月份的一天下午,我和約瑟教授喝下午茶,他向我抱怨,學習研究漢學的學生越來越少,東方研究院接到的入學申請同樣越來越少,東方研究院在劍橋這個體系中的影響力,越來越低!”

    “他問我,怎麼辦?”

    “我的辦法就是,多聘請幾位有影響力的教授,吸引更多的學生。”

    威爾瑪教授朝前排的李約翰教授挑挑眉,“約翰教授,這次,我聘請全球身價最高的年輕教授,來擔當東方研究院的教員......不知道你是否滿意?”

    李約翰教授笑容有些苦澀。

    隨著鐵幕落下,歐美研究漢學的熱潮快速退去,七十年代末更是達到頂峰。1978年,堂堂劍橋東方研究院,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生,竟然只有六十八名學生!即便是今天,東方研究院的所有學員加在一起,也不過一百四十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