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133章 文化侷限

    “但我覺得可能還有另外原因......美國雖然繼承英國的文化傳統,但立國兩百年,他們也融合了相當一部分的移民文化,以及最近幾十年獨霸世界所形成的特有的‘俯視’和‘審視’的傲慢習性,導致他們的文化體系與一脈相承的歐洲文化,已經形成較大的差異。”

    “如果真的一點差異都沒有,那......英國電影完全可以橫掃好萊塢。”

    “事實上呢?英國電影,充其量每年只能佔據5%的美國電影市場份額。相比英國電影,我覺得時尚集團推出的電視欄目,已經很不錯了。麗姐,你現在需要做的,不是更換平臺,而是靜下心來仔細琢磨如何打造符合北美觀眾口味的節目,而不是將歐洲節目照搬過去。”

    盧燦的一番話,讓陳欽麗沉默下來。

    時尚集團能從競爭激烈的歐洲傳媒行業脫穎而出,其內部創意團隊和監製隊伍,實力不菲。也有人曾向她建議過,要在美國設立影視製作基地,研究美國人的愛好,因地制宜製作節目。

    陳欽麗也有計劃這麼做。

    但是,還不是因為一件事趕著一件事,無論是資金還是精力,她都還沒顧得上嘛。現在看來,打造自己的北美電視平臺,短時間指望不上,那麼,北美節目製作中心,就要提上日程!

    ..................

    時間緩緩來到十月,盧燦的情緒,緊張起來。

    別看他在勸慰康丁時,說得輕鬆,其實他自己的神經繃得很緊。

    他擔心的不是北美金融市場會不會崩潰,從現有的跡象來看,這幾乎是一定的,早晚而已。他真正擔心的還是安全——畢竟,這次抄底的對象,可是北美,不是澳洲也不是虛有其表的東洋。

    其實,此時的北美,因為華約的掣肘,更願意去談一些諸如“市場全球化”“皿煮”之類的口號,遠不像後世那麼霸道,即便抄底行動被發現,大概率也不會有事。

    但誰讓盧燦有心理陰影呢?

    進入十月份後,第一個標誌性信號來了。

    美聯儲有關美國前三季度的經濟分析報告出爐,美元的升值沒有達到《盧浮宮合約》中所期望的標準,國際兩大主要貿易貨幣日元和西德馬克,兌換美元的比值,依舊在繼續上升,美元在理論上要比今年一月份貶值3.74%。

    儘管美聯儲在報告中認為,這一貶值有利於美國商品出口,但著名經濟分析師凱威·裡摩爾不這麼看。他在《紐約時報》撰文稱,“結合美元疲軟以及美國貿易逆差加重的表現,再參考美國股市從八月份頂峰到最近兩個月的震盪情況來分析,美國金融市場即將進入循環期。”

    所謂“循環期”,是自由經濟理論中“振盪期”和“衰退期”的另一種說辭。

    盧燦很認可這一說法。

    看到報紙文章後,他立即與康丁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