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608章 611.賈詡vs孔明

    611、賈詡vs孔明

    “孔明兄,你家岳父大人,可願共事?”

    “岳父大人所在黃家,在荊襄之地,也算大族,黃家卻是難以指望,世家本就如此;然岳父大人卻可說服,墨家的興盛,岳父大人必然樂意!”

    “孔明兄擔憂北方苦寒?我倒是認為不定非要在北方長待;往南的彎彎島,我們也需要拿下,冬日之時,或可南下!”

    “哦?卻是可行!彎彎島適合種糧,徵集百姓開發也容易些!”

    “對南方百姓而言,彎彎島氣候十分適合,也不必擔憂水土不服的狀況!”

    “哈哈,不錯!荊襄之地也好,江東也罷,當有不少百姓難以為繼,等彎彎島尋得良田,徵兆易耳!”

    “別忘了,我們還有著現代社會的地圖、航道等等,小龍兒這次會將太平洋統御,屆時,海路就掌控在我等手中,南北貿易通道,也無需被曹孟德等人盤剝!”

    “將軍此言有理,海路,倒是老道欠考慮了!”

    劉浩微微一笑,沒有當真,諸葛亮哪裡是沒有考慮到,而是想讓自己提出罷了,小龍兒也好、黑蛟王也好,諸葛亮都不好說明,更不好調遣,一個是劉浩兒子,神龍之體,尚不足一歲,另一個乾脆就是劉浩坐騎,哪有他人調遣的道理?

    黑蛟王,劉浩會將他長期留在三國世界,其他功能且不說,航道的通暢有了黑蛟王,就必然是安穩的。

    再臨賈詡府邸,賈詡早以等候多時。

    將二人介紹一番,劉浩便安靜坐在一旁,一派聆聽的模樣。

    賈詡,對諸葛亮卻有耳聞,‘臥龍、雛鳳’之名,在荊襄之地士子之中流傳不小,賈詡又怎能不知,往日,只覺得荊襄之地多有誇張,如今見得,自然要考教一番。

    還別說,聽賈詡和諸葛亮二人辯古通今,倒讓劉浩收益不少,眾多經文書籍的理解,古人的立場有著天然的益處,對古代作者當時的情感和社會狀況更是分析得淋漓盡致,著對劉浩漢書的書寫有著絕大的幫助。

    若非場合不對,劉浩都想拿筆當場書寫起來。

    賈詡和諸葛亮討論的速度越來越快,跳動的典故、書籍、話題也越來越廣,到了後來,二人連精神力都開放起來,以支撐腦筋轉動的速度,一邊查閱自己閱讀過的書籍,一邊輔以自身理解,陳述之後,還需要反駁對方的觀點,一心三用,一時之間,整個賈府只能聽到嗡嗡的聲音,這是二人語速過快,非到聖階,已經難以聽聞。

    只此一辯,就從上午持續到傍晚十分,太陽落山之後,彎月升起,燭光點亮,賈詡和諸葛亮二人依舊沒有停下辯論,更沒有停下歇息的意思,飯食之類,更是誰都沒有提及,哪怕是旁邊聽聞的劉浩,也深入其中。

    一開始,賈詡和諸葛亮針對上古一直討論到漢末,一直到第二天天色微亮,二人辯論的重點才真正出現,那就是大漢四百年狀況。

    這下劉浩再也忍不住,他拿出紙筆,直接開始記錄起來,他已經想好這本書的名稱“賈詡諸葛大漢之辯”;

    這本書,他打算看情況出版,特別是在三國世界出版。

    賈詡和諸葛亮二人辯論,立場都十分客觀,也沒有外人,也沒有刻意給出足夠的尊稱,比如稱呼漢高祖劉邦,一開始還會稱呼‘高祖’,到了後來,就直接稱呼‘劉邦’了事。

    這樣的稱呼,顯然更適合劉浩胃口,因為一旦他們放棄了尊稱,就意味著他們辯論的語言更加客觀,也根據懷疑精神,對引申出的著作,也同樣會提出懷疑的觀點,且提出為何懷疑,不值得相信的理由等等。

    比如,他們對董仲舒的評價就出奇的一致,都認為董仲舒有大才,但卻沒有儒家該有風骨,為了迎合帝王,自我閹割儒家,和入宮的閹人沒什麼區別;

    罵完之後,對董仲舒的讚賞也沒有掩藏,用賈詡的話說,就是一個閹人哪怕地位再卑微,該給的功績也必須給,就好像蔡倫改善造紙術一樣,功高蓋世就是功高蓋世,這和人品沒有一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