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特帕列 作品

第2841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分不出真假,鈕鈷祿氏和諸多王公大臣都傻了,這到底讓誰當皇帝好啊?諸多王公大臣也是心思不一,有那堅持正統的認為應該讓皇后那拉氏的孩子永璂登基稱帝,有那覺得如今天下混亂宜冊立長君的覺得弘晝登基或許會好一些,起碼人家能管事兒不是?還有有各種理由支持其他人選的,一時間爭執不下。

    “太皇太后,老臣以為,既然如今密詔分不出先後,不知道那一份才是先皇的最終遺詔,那麼就該恢復祖制,由議政王大臣會議來選出最終人選!”莊親王允祿可是在家當了好多年的廢柴,心裡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眼下看到了重新影響朝政的機會,馬上跳了出來。

    議政王大臣會議?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這個!誰當皇帝有什麼要緊的?重要是的擴大咱們的權力啊!幾位有資格列席議政王大臣會議的王公重臣馬上醒悟過來。

    所謂八王議政是指努爾哈赤諭令八旗旗主貝勒共議國政的政策,和蒙古人的布里爾泰會議類似,都是由極少數的幾個皇親貴胄共同協議一些軍國大事,包括推舉皇位(汗位)的繼承人;滿清入關后皇太極又改良了這一政策,由宗室貴族中的王與八旗固山額真、議政大臣共同議政的形式,即稱為“議政王大臣會議”。

    等到了康熙消滅三藩、攻陷臺灣重新統一全國後,象徵著貴族政治權力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必然與皇權產生矛盾;議政王大臣會議人數的增加,較低級別的貴族和大臣的參加議政,實際上降低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與地位。順治與康熙時期,由內閣處理政務,而雍正時又設立軍機處,作為贊襄皇帝決策的機構,使權力日益集中於皇帝。

    議政王大臣會議雖然繼續存在,但所議之政,已只限於軍務、皇帝出巡、旗務、少數民族事務及重大刑審案件等具體事務,無關乎軍國大事;也就是說這些人基本成了樣子貨,大清的權利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集中到了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