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特帕列 作品

第2475章 可得把她留在陳家村啊

    雖然天剛矇矇亮,陳家村卻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敲糖幫的人和沈隆一樣,用揹簍揹著紐扣、相片準備去廿三里;而其它人則各忙各的,有的把漚好的雞毛埋進稻田裡,有的用雞毛製作撣子,這也是義烏眼下最火的產品。

    雞毛在義烏的歷史上扮演了兩個角色:商品和肥料;義烏人多地少,尤其是東北一帶,黃土地酸性強,肥力差,人畜肥料解決不了糧食增產的問題;為了解決肥料來源,農民們發明了用雞毛漚肥的方法,把收上來的好看雞毛挑出來綁成雞毛撣子,叫賣換錢,差一些的插在稻子下面做肥料,雞毛換糖的生意也因此發揚光大。

    不過現在麼,頂多再有一兩年的功夫,雞毛大概就會從陳家村消失了吧?那些編制雞毛撣子的好手會成為合格的工人,而肥田所需的肥料也會從雞毛換成化肥。

    “玉珠,今天肯定能有個好收成!”一路走到村口,在田裡忙活的婦女們起身打著招呼,駱玉珠已經獲得了她們的認可。

    早上七點多不到八點,他們就到了廿三里,然而還有人來的比他們更早,沈隆和駱玉珠趕緊帶人佔了個好位置。

    廿三里集市是大家自發組織的,逢一四七號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開市,說是集市,其實就是供銷社中間的一塊空地,有四分之一個足球場那麼大,人們提著籃子、揹著布包,在這裡交易需要用的東西。

    如今義烏縣政府的態度有所鬆動,對小百貨經營態度是“上面沒有開口,農民經營不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採取“明管暗放”的辦法來管理集貿市場的小百貨經營,經營被默許了,不過硬件設施就不能強求了,大家隨便找個地方蹲著吧。

    沈隆蹲在那裡,瞅著眼前的方向,那裡未來叫撥浪鼓廣場,會樹立起一組雞毛換糖的雕像,甚至一些外國的藝術家也會以此為主題來創作藝術品,烏克蘭的功勳雕塑家亞歷山大-拉迪歐諾夫就曾經制作過一座雞毛換糖青銅雕塑,送給了義烏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