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水雲間 作品

第1180章 再獻計




    “各地已在救濟災民,但糧價已經炒上來了。”蕭宓頭疼,“百姓兜裡原本就沒剩幾個錢。”瀾江沿岸多少平民家破人亡,房子都被淹了,還能剩幾個錢吃飯?



    “供應湯飯的棚子,全國有近千個之多,燕記就有七十多個。”燕三郎不慌不忙,“米都煮成了飯,也就倒賣不得了。”



    “知道你貢獻大。”蕭宓笑罵一聲。



    事實上,賑災必經報、驗、審三關,以確定水災的程度、範圍,並依災情等級和地區人口來核定放糧總額,然後才由戶部劃撥糧食,運往受災地區。無論災情再怎樣緊急,這些手續也不可避免。



    誰都知道辦手續要花時間,尤其官方多個環節,一環也少不了。可是災區的災民嗷嗷待哺,斷幾天糧就要死人。所以在官方賑災到來之前,像燕記這樣的民間力量先施捨粥飯、平價賣糧,就可以解救不少性命,端地是功德無量。



    除了燕記,各地也有富戶、善人自行賑濟災民。但這活計非常專業,一不小心就會引發新的暴亂,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



    有善心又有武力的燕記這麼做,官方當然是很歡迎了。



    蕭宓頓了一頓才道:“孤想讓王廷上下都捐資賑災。”



    “那麼我帶個頭好了。”燕三郎笑了笑,“我捐一十吧。”



    蕭宓瞪眼:“一十?單位呢?”



    “自然是‘萬’了。”燕三郎輕描淡寫,“十萬兩。”



    “你小子果然有錢。”蕭宓舒了口氣,也不意外,“既如此,明日下詔。”



    燕三郎也明白,衛王召他進宮,多半就是找他認捐來著。燕記這兩年擴張很快,涉及行當很多,燕三郎有多少身家,蕭宓心中有數兒,清樂伯捐太少可說不過去。



    水患既除,衛廷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蕭宓可以鬆一口氣了。接下來就是平準國內物價、行一系列安民固本之策。



    雖說從好友那裡揩出十萬兩,蕭宓眉頭也不見鬆快。他才十八歲,眉心已被擠出兩道細紋,燕三郎終是於心不忍:“常平倉中餘糧不足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