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李 作品

第200章 ,最後一頓美餐

    空殼“西場”已順利地買賣了,各方面的利益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康大功和薛老喜的注意力便轉到了“醋缸庫”裡那30萬斤小麥上。儘管當時分地到戶後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這種說法是人們對當時政策的一種頌揚,是人們對加大這種政策快速貫徹實行的一種渴望,實際上是飢餓問題有了緩解,但真正實現溫飽不是那樣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人們在行動和思想上的一個轉變過程,真正的溫飽問題還遠遠沒有實現。

    幾十年糠菜半年糧的蘇家屯人,對那“醋缸庫”裡麥子的渴望是一種原始的需求,但是,他們從沒有想過要得到那些麥子,他們只是每天晚上在夢裡夢見了那裡面的麥子像白“螞蟻蛋兒”一樣,他們用鼻子去聞了聞那麥子發出的香甜,但他們不敢再渴求得到,因為那是“風格”糧,那是“備戰,備荒為人民”。

    溫飽問題得到緩解的人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只要讓自己自由地種地,有自己種的地,他們相信麥子是會有的;只要康大功、薛老喜不拿大帽子壓人,不強勢著自己的行為,那怕那一“醋缸庫”裡的小麥他倆都給它吃完,或者全部發揚“龍江”精神支援後進村,或者都送給他上頭的哪一個幹部,蘇家屯人都沒意見。

    人們的心中早就知道,只要裝到那“醋缸庫”裡的麥子都不成自己的東西了。

    康大功不急於處理那“醋缸庫”是因為那裡面的麥子很保險。一來那麥子的儲存方法是當年縣裡來的專家按國庫的防潮方法處理的;二來那“醋缸庫”是深深地挖到地下的一個建築,地面上只留下了一個直徑兩米的出口,出口的邊緣用鋼筋水泥鑲嵌著,在那出口的上方有一口“將軍帽”,厚度10釐米的鐵鍋扣在上面。鐵鍋的邊緣等距離的三個地方用鋼筋焊著三個鋼圈,這三個鋼圈可以和出口處鋼筋水泥上的三個鋼圈相對應,平時這個十釐米厚的“將軍帽”鐵鍋就牢牢地鎖在那出口上。

    這回是薛老喜找著康大功的,他知道康大功近來在想這個問題了。

    那天晚上薛老喜來到了康大功的家裡,在那個後大屋,他對康大功說:“那‘醋缸庫’裡的麥子該處理了,時間長了怕放壞,害怕------”,薛老喜有時在康大功面前也說這樣的半截話,他是把問題提出來讓康大功決定。

    “我看也是”,康大功說。

    薛老喜又說:“這回就說是咱村裡要安裝自來水”。

    康大功也是這樣想的,但他心有餘悸,上回賣宅基說是為了修路,結果路況一點也沒有改觀,那些老百姓心裡早有微詞,不過那個“風”早已刮過去了,現在該說這“醋缸庫”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