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李 作品

第123章 ,賣紅薯芽兒

    二毛子的爸爸和薛老喜是“連襟”,土話說叫“挑串”。

    兩個人平時不怎麼來往,但辦起“倒雞毛”的事來兩個人時常是一拍即合。

    平時薛老喜管著隊裡的一切事務,二毛子一家自然也是很佔便宜的。

    “連襟”的關係很微妙,利益一致了就近一些時候,利益不一致的時候就遠一些時候,但姐妹兩個因為血緣的關係,一般的情況下都是心連著心的。

    那一段時間,為了解決溫飽的問題,上級是允許人們開荒地的。一時間,山上、溝邊、房前屋後到處都是人們開墾的一片兒片兒的荒地。荒地上產的糧食是屬於自己的,但因為土地貧瘠,沒有水利條件,產量是很低的。

    荒地上最合適種的作物是紅薯,因為它耐旱耐貧瘠。要種紅薯就得有紅薯芽兒。因此,在村南隊裡的“紅薯母池”以外,人們便另起爐灶挖起了一個個屬於自己的“紅薯母池”,培養自己的紅薯芽兒。

    蘇家屯“紅薯母池”最多是挖在東西兩個“黑眼溝”溝邊或者較平緩的溝半崖,那樣做會節省很多的土地。人們依靠那樣的地勢找一個適合挖土坑地方,挖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土坑,在土坑裡仔細地挖三四條相通的“火道”,在山上撿一些薄薄的石片把火道蓋上,又在火道上墊一層牲口棚裡的的草糞,把經過仔細篩選的紅薯一顆顆垂直地擺在那層草糞上,最後再在紅薯層上面鋪一層厚厚的麥糠。一切準備就緒,在麥糠上插上一根溫度計,以便隨時檢測“紅薯母池”溫度的高低。這時便要在一邊的火窯的點火加溫了,一旦點起了火,就要不斷地在那層麥糠上灑水,大概四五天的時間,那池紅薯芽兒便綠絲絲地發了出來。這個活兒,農村人把它叫做“壓紅薯母池”。

    這個活兒裡面有很多的技術含量和科學道理,但她是自從有紅薯以來就有的,是人老幾輩子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所以我常想:《朝陽溝》裡的那一句話,“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