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窮則變




    王富春搖了搖頭:“當家的,越光米是在我們田間地頭便宜。上次我去城裡高中看兒子的時候,他帶我去他們學校旁邊的超市,越光米一斤要賣三十多!”



    丈夫聽到這表情有些氣憤,但是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最後只能化為一聲長嘆:“反正,賺錢的總不會是我們這些只懂得地裡刨食的。所以兒子必須要去淮海念大學,這是一本大學啊!”



    “咱們家沒有那麼多現金啊。”王富春說出了一個很多小戶自耕農的最大缺陷:“咱們前年才蓋了這樓,已經把積蓄用的差不多了,還拉了外債。這外債還有五萬多沒還清啊。”



    在農村沒有商品房的概念,大家都是宅基地,想要住房子就要自己建。早年間村裡都是乾打壘的土坯房,後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建了磚瓦房。從九十年代中後期一直到現在,農村自建房的主流變成了三到四層的小樓。



    現在城市裡買房動輒幾十萬一百萬甚至幾百上千萬,農民在農村蓋房只花個五六十萬七八十萬就能蓋一個四層的小洋樓,看上去很划算。很多城裡人很羨慕。



    但是城裡人買一百萬的房子可以只先付三十萬的首付,剩下的銀行貸款慢慢還。但是農村建房可是沒法貸款的,沒錢就蓋不起來。因為磚石水泥鋼筋都要錢,人工師傅也要錢,租用各種建築機器還是錢。這些錢都是必須要現結的,沒辦法進行拖延。



    所以在農村建起一棟三層的小樓,即便沒有裝修,這對於現金收入本來就少的農民來說已經是人生最大的一筆開銷了。許多人建樓都是要拉外債的,王富春一家也不例外。



    王富春因為他是肯幹,在村裡名聲好,所以親戚朋友也願意借錢給他。但是這還錢的日子是不能拖延的,各家都有各家的難處,不能光想著自己。



    去年種下的越光米產量和價格都不盡如人意,撒的化肥還多,可以說王富春一家基本上就沒有賺到多少錢。真正的大頭都被中間商給賺走了。



    “兒子要去淮海讀書,我們算寬裕點,四年要十萬塊吧。”王富春有著農村女人特有的精明:“就算是孩子能勤工儉學的去打工分擔一點,但是也不會少很多吧。兒子上大學了,他們都說大學裡人際交往要花錢的。尤其是孩子去大城市,同學都是城裡的,總不能讓孩子大學四年都不交一個朋友吧。上了大學還可能談戀愛,也要花錢。咱們家要四年準備十萬塊多半是不能少的。”



    丈夫聽到這裡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一點。農田裡刨食,一年能賺多少錢是有定數的,這還要不逢災年。要是乾旱、稻米疾病、蟲災,這些只要發生了,那就等於一年白乾。現代社會確實沒有因為一場大旱就赤地千里易子而食,但對於王富春這家小自耕農來說那就是一年的幸苦全部泡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