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草原佈局

    正準備發表長篇大論的太宗宣武帝袁熙,一下子憋住了,把臉都憋成了紫茄子,最後一言不發爬起來就走。跑回後宮的宣武帝袁熙怒氣未消,但也知道不能處罰陳群,畢竟陳群和田豐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柬臣。

    再加上貴妃甄宓的勸解,太宗宣武帝袁熙只好為自己解嘲:“甚矣,陳群之戇心!”這個戇字有兩種讀音,讀作“槓”的時候意思是傻、笨、魯莽,讀作“撞”的時候,意思是憨厚而剛直。能把宣武帝氣出倒裝句,在晉朝除了陳群和田豐這兩個人,至於其他人,還真沒有能做得到的。

    太宗宣武帝袁熙派遣大司馬袁買北征,把匈奴打得分崩離析——匈奴人雖然殘暴,但並不全是夯貨,也知道打不過就投降,於是他們拖家帶口來到晉匈邊境,要求“內附”。

    所謂“內附”,就是想要一張大晉子民的綠卡,享受中原百姓的待遇。太宗宣武帝袁熙是比較喜歡擺譜的,於是在匈奴王前來歸降的時候,準備派兩萬輛馬車前去接運。

    讀者諸君都知道,三國亂世打了一二十年,晉朝初期也是比較缺馬的,太宗宣武帝袁熙要徵調兩萬輛車,自己又沒有那麼多馬,就只好跟老百姓借:“縣官無錢,從民貰馬。”

    所謂縣官,在晉時常用來稱呼朝廷和皇帝,不是縣令也不是縣長,至於“貰”,就是租賃和賒欠。

    老百姓一聽朝廷想拿自己的馬車,去迎接曾經極其殘暴的敵人,自然是十分牴觸,於是大家牽著自己的馬躲了起來。

    被掃了面子的宣武帝袁熙惱羞成怒,要宰了長安縣令。此時太宗宣武袁熙已經聽從老師張紘的遺計,從洛陽遷都長安了,目的就是為了擺脫關東世家的影響,而且關中地區因為長期戰亂,好多世家都逃亡了。

    所以在關中太宗宣武帝袁熙,不怕被世家門閥所綁架,就像隋煬帝屢次東巡,也是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的控制一樣的道理,再加上袁家本身就是最大的門閥世家,再加上遷都,袁家為首的皇室勢力,那就更加龐大和穩固了。

    作為最大門閥世家的袁家和其他世家談判時,具有更大的主動權,再加上袁家的天下,百分之五六十都是太宗宣武帝袁熙親自指揮參與的,就像太宗皇帝李世民一樣,誰敢觸他們眉頭,不想活了?

    “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在天子腳下當長安縣令,那人肯定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眼看著長安縣令就要人頭落地,陳群懟興大發:“你殺長安縣令不解決問題,還是把我宰了吧,宰了我,你就有馬了!”

    太宗宣武帝袁熙被懟得一頭霧水:“怎麼宰了你就有馬了?”

    當然,太宗宣武帝袁熙沒有討論過有馬還是無馬的問題,他是皇帝,要啥有啥。而且陳群也沒給他思考的機會。

    陳群一路懟了下去:“匈奴畔(背叛)其主而降晉,晉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疲)弊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

    太宗宣武帝袁熙根本就不接茬兒,因為他知道吵下去也是自己輸。於是“上默然”,也就是袁熙率先息兵罷戰,一看對手不接招兒,陳群也只好憤憤離去,太宗宣武帝袁熙還是大肆鋪張把匈奴王接到了都城長安。

    太宗宣武帝袁熙的優撫政策,招致陳群再次狂懟,袁熙自有其考慮,不過不能當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