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70入主

    鄭玄輕輕哼了聲,語氣不善,冷笑道:“救百姓於水火?那搶掠百姓又為何?這就是人臣之職責?這就是王師?”

    袁熙語塞,搶掠糧食一事,在兵家看來實在不算什麼,但在鄭玄這個儒生看來卻是暴行。但仔細一想,掠奪的糧秣也不全然是百姓的吧?自己不取田楷不是照樣徵收。

    “嗯……這個,先生所指何事?”袁熙只得跟他含混。我記得歷史上高歡也是這麼做的吧,高歡手下姓杜的大臣質疑高歡軍隊軍紀敗壞,於是進諫高歡當約束士兵。

    高歡回答:我帶著十來個士兵嚇唬你,你都慫成這副德性。我要是真聽了你的話,萬一下面那些老兵油子造反,我能指望誰?指望你嗎?

    原文:矢雖注不射,刀雖舉不擊,槊雖按不刺,爾猶亡魄失膽。諸勳人身犯鋒鏑,百死一生,雖或貪鄙,所取者大,豈可同之常人也!

    所以袁熙如此做派。其實已經很客氣了,高歡那樣的行為,袁熙自認還是做不出來的,起碼明面上是如此,袁熙自認自己還是有點臉皮的,畢竟是四世三公的袁家。

    鄭玄氣極,厲聲道:“公子攻下臨淄,驅趕了田楷也就罷了,那青州百姓都為公子治下之民,然公子縱兵搶掠臨淄城百姓財貨,與董卓那豺狼何異!”

    啊!袁熙郭嘉都吃了一驚,兩人面面相覷,這個縱兵搶掠從何說來。

    “真有兵士搶掠之事發生?”袁熙不確定地問道。但心裡卻隱隱猜到一些。青州兵是黃巾賊寇出身,雖然經過訓練,但一身匪氣不是一時半會改得了的。

    果然,鄭玄憤怒地說道:“昨夜跟今早,公子手下兵卒搶掠了西市一眾商鋪跟民宅。!”

    有些事袁熙不好說,郭嘉趕緊出來打圓場,解釋道,“先生不知,我家公子一直忙於處理,戰後一干軍政事務,現今才進的城,根本不知有兵卒搶掠百姓的事。”

    “袁公子可能不知,但冀州軍治軍如此嗎?恐怕有負袁家聲望吧。”鄭玄依舊不依不饒。

    袁熙心道,老頭還真給你說對了。袁紹的軍隊向來不太強調不許兵卒搶掠擾民。除了訓練跟戰時嚴守號令,其餘發生的一些搶掠都不算違背軍法。

    這其實也是有時代背景的,這時除了招募的精壯軍士能得到一些財貨,其餘兵員大都是強行徵召而來,那些兵士平時是得不到錢糧分發的,只有征戰時搶掠敵方民眾獲得財物,或是靠軍功得到封賞。不然就是戰死也得不到半點撫卹。

    一些將領為了激勵士氣,就縱容兵士搶掠,甚至許諾屠城燒殺,以緩解兵卒征戰時的壓抑情緒。這時期的西涼軍就是如此。以至於曹操攻打徐州時也是如此。

    袁紹軍雖然沒有西涼軍那麼暴虐,但搶奪財貨的事並不少見。袁熙領軍來,讓一眾將領適當約束軍紀,也很少出現這種事情。但黃巾軍歸附不久,本性難改。

    郭嘉思路急轉,說道,“先生可能知道,我家主公新近收降了青州黃巾,剿滅了這個為害州郡的毒瘤,然其歸降的黃巾兵卒搶掠惡習一時難改,這怨不得我家公子。”

    鄭玄知道,袁熙確實為青州的安定做了件好事,但他是非分明,容不得半點醜惡。

    跟在鄭玄身後,一個不到三十出,方臉上留著短鬚的文士站出來給鄭玄解圍,說道,“我家老師也沒有別的意思,只盼公子能約束軍士,給臨淄百姓一個交代。”

    袁熙看他氣質非凡,拱手問道:“先生何人?”

    “在下吳郡顧雍,顧元嘆。”顧雍原先在洛陽求學於蔡邕,後來董卓之亂後又輾轉來到青州繼續求學,於是被鄭玄授經學,成了記名弟子。

    這個人袁熙知道,是歷史上孫吳國有名的丞相,後來孫權晚年犯錯,群臣慫惕,只有顧雍委婉規勸保全了好多人,是歷代公認的社稷之臣。

    顧雍後來逐漸得到袁熙信任,成為軍中主簿,為袁熙出謀劃策,籌劃糧草軍械,深受袁熙信任。然韜略並不是其所長,所長乃是政略經律。

    “原來是元嘆先生,諸位且跟我去刺史府中等候,熙必定立即查處主事人。”

    鄭玄看目的達到,嗯了一聲,領著弟子跟袁熙去了刺史府。

    臨淄,青州刺史府中。

    袁熙郭嘉小心奕奕地招呼鄭玄,還有他的弟子,這些人可都是一時之望,可不能慢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