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 作品

269張紘

    來得好!張紘笑容可掬,但心裡早已做好準備。來吧!那就讓你們看看河北帝師風采。

    張紘,張昭這對昔日兄弟,如今各為其主,把酒言歡,言詞機鋒卻漸漸畢,以避嫌。

    歷史上諸葛亮和諸葛瑾見面時也是如此,只談公事不談私事,也算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孫堅幕僚之首,張昭張子布,率先發問:“鄴城與許昌所爭執者,無非何為大漢正義和誰強誰弱。然,大將軍的治下,人口不過二百萬。而曹丞相,卻受治下近三百萬百姓擁戴。何況當今天子還在許昌,先生以為然否?”

    張紘笑道:“人道子布先生足智明理,緣何出此可笑之言?張某先糾正子布先生一點,天子雖在許昌,然為曹賊所挾持非陛下本義,而且陛下衣帶詔血書已經傳遍天下,大將軍以駙馬之勢所為乃清君側也。張某再糾正子布先生口誤之言,曹操治下,雖是三百萬人口,而其所掌控之地太少,戰略空間已經大不如前。”

    張昭啞言。

    見張昭窘迫,顧譚接言道:“子綱先生,一路辛苦。那麼子綱先生此來江東,為何不經豫州,而繞路徐州?”豫州是曹操的地盤,張紘是袁熙的特使,走豫州必定被豫州軍所劫持。言外之意就是說,還是曹操強大。

    顧譚明知故問,就是要為難張紘。

    張紘反駁道:“孟子有云: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若彥先先生現在去鄴城,走豫州嗎?”張紘的意思是,明知豫州危險,而偏要去走,不是勇敢,而是傻!

    張紘言辭尖刻,直戳顧譚痛處,令顧譚啞口無言。

    諸葛瑾剛剛歸附孫堅不久,急於在江東才俊及張紘面前,表現自己,於是說道:“子綱先生言詞刻薄,然,事主盡忠,人臣之本。子綱先生受主之命,趕往江東,不走豫州近路,而繞路徐州。如此先考慮個人安危,而非主上之命,忠心尚待商榷,何必顧而言他?”

    張紘很敬重地向諸葛瑾行禮,道:“人道子瑜先生忠於主事,直言不諱,今日一見,聽君一席話,果然名不虛傳。失敬、失敬……”

    張紘一改之前刻薄之能,卻對諸葛瑾恭敬有加,諸葛瑾面露得色,還禮。

    卻不料,張紘話鋒一轉,道:“我主視臣屬及百姓,如兄弟。我主亦常叮囑吾等,恪盡職守之前,務必以保住自身性命為先。吾等嚴格遵循主命,不敢輕易赴死,以免噩耗頻傳,傷及主上之心。況且,忠臣可以不畏死,卻不能總以死相逼,陷主公於不義!”

    問答之間,竟又損了諸葛瑾!諸葛瑾聞言,臉色慘白!

    接著進入正題後張昭、顧譚二人也提問了問題,但多是和袁熙征討曹操有關的問題。

    他們要了解袁熙的信心,以及軍事準備情況。張紘拍著胸脯保證,主公袁熙,既然敢於同兗州曹操開戰,就不會打沒有把握之戰。

    張紘更加強調,征討奸佞曹操,是主公袁熙順應天意民願,制定的不可更改的方略。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不會影響這一戰略的實施。張紘如此強調,無非是提醒江東眾人:即便江東不肯與鄴城合作,甚至與曹操合作,也阻止不了鄴城與許昌之戰,也動搖不了主公袁熙的決心。張紘也是在警告江東眾人:待河北冀州軍消滅了曹操,下一個戰略方向,就是曹操的同黨!江東,好自為之吧!

    陸康陸季寧,是江東一方,年齡最長者,已近七旬。吳縣陸氏,世代居於吳郡。陸康年輕時,性情義烈。老了,雖然不再年輕氣盛,卻本性難移。見張紘句句機鋒,說得江東才俊啞口無言,陸康不禁氣惱,斥道:“子綱既在大將軍幕府為僚,焉能不知客不欺主之道理。”

    張紘正色行禮道:“陸公乃長者,晚輩焉敢不敬。只是,張紘覺得,在座諸位,才幹德行,均領袖江東。但在立場上,搖擺不定,張紘深怕諸位,誤己誤人,誤了文臺將軍,誤了江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