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582 拆臺

 
同情弱者,匡扶正義。

 
德國人理應為戰爭付出代價,不過應該付出代價的是德國統治階層,無辜的人不該被牽連。

 
“戰爭即將結束,接下來我們的關注點,要從戰爭轉移到戰後重建上,這裡的重建不僅是物質上,同樣存在於廣泛的精神領域,原諒和寬恕是美德,這樣說或許不合時宜,但是不該被忘記。”巴頓的表達如果被俄羅斯人聽到,多半怒火中燒。

 
但是在西線盟國,就完美符合盟國被迫參與這場戰爭的定位。

 
南部非洲和英國、美國,一直把戰爭爆發的所有責任都歸咎於德國。

 
至於客觀原因和深層次原因,沒有人關注,這種時候挑起這個話題那就是大逆不道。

 
採訪巴頓的英國《泰晤士報》資深記者卡桑德拉連連點頭,巴頓的話太符合《泰晤士報》的立場了。

 
《泰晤士報》一直強調的立場都是中立和客觀。

 
是不是真正的中立和客觀不重要,只要一直重複,謊言重複一千次也會變成真理。

 
什麼叫中立和客觀?

 
用絕對的理性看待問題。

 
所以俄羅斯應不應該報復德國不重要,普通德國人的悲慘命運更應該關注。

 
想想德國人也確實挺慘的。

 
德國統一的時間很晚,等德國人想起來開眼看世界的時候,世界已經被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瓜分完畢了。

 
德國人不甘心,埋頭苦幹二十年打敗了法國,贏得了歐洲大陸的霸權。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德國需要更廣闊的市場。

 
於是德國人再接再厲,發動世界大戰挑戰英國在世界範圍內霸權。

 
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爆發的。

 
換成南部非洲,辛辛苦苦幾代人的努力,最終換來的卻是國破家亡,誰看了都得心酸。

 
尤其對於英國人來說。

 
“所以,柏林爆發的人道主義危機,源於俄羅斯對德國的報復——”卡桑德拉的表達,可比巴頓勇敢多了。

 
這當然也是引導。

 
這時候巴頓但凡點點頭,那麼明天的《泰晤士報》就會刊登關於西線盟軍總司令譴責俄羅斯暴行的新聞。

 


 
“站在軍人的立場上,我不贊成你的話,我並不認為俄羅斯應該對柏林的平民負責,那對在聖彼得堡圍城戰,以及俄羅斯境內歷次戰役中無辜死亡的平民不公平。”巴頓哪怕前後矛盾,態度也很明確。

 
勝利者不該被指責。

 
朱可夫和崔可夫,也不會因為避免柏林平民傷亡,就不在柏林使用重武器。

 
畢竟德軍在攻打俄羅斯城市的時候也沒有留手。

 
“那您的意思是?”卡桑德拉略失望,巴頓比他想象中的聰明,沒上鉤。

 
通常意義上,軍人都是不擅長和媒體打交道的,稍不留神就會陷入故意設置的文字陷阱裡。

 
巴頓經驗豐富,就算說錯話也沒關係,《泰晤士報》的編輯在審核的時候,肯定會修改那些對巴頓不利的信息。

 
“我的意思是,我們已經做好了戰後重建的準備,首先是物資方面的救援,據我所知,柏林的糧食,在一個星期以前就已經消耗完畢。”巴頓把選擇權交給俄羅斯人。

 
柏林戰役爆發前,柏林就已經出現糧食危機,德國政府肯定優先保障軍隊的供應,然後才是平民。

 
俄羅斯軍隊的推進速度很快,很多平民還沒有來得及撤離,柏林就被團團包圍。

 
雖然現在還沒有關於平民傷亡的數據,不過也可以推測個大差不差。

 
巴頓不管俄羅斯怎麼報復德國人,這根巴頓無關。

 
俄羅斯就算下手再狠,表面功夫至少要做。

 
現在情況就很明確了,西線盟軍已經做好了援助柏林平民的準備,俄羅斯跟不跟?

 
不援助,那就是見死不救麻木不仁,殘暴本質暴露無遺。

 
援助的話——

 
先不說願不願意,俄羅斯這幾年過得也不容易,現在戰線剛推到德國境內,國內生產還沒有恢復,自己糧食就很緊張,又能拿出來多少幫助柏林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