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579 自殺

 
在《泰晤士報》,狂人是小鬍子的代稱。

 
雖然《泰晤士報》的編輯們更想看到日本國王認罪伏法的消息,不過這個消息也不錯。

 
就在六個小時前,小鬍子在總理府的地下室內開槍自殺,他的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同時服下毒藥,兩人的屍體被侍從用毛毯包裹,抬到總理府的花園裡澆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盡,骨灰被埋進一個炮彈坑。

 
“所以沒有屍體,那麼誰能證明,炮彈坑裡的屍體就是狂人?”湯姆林森提出的問題,讓所有人都傻了眼。

 
對啊,小鬍子自殺的時候,身邊都是德國人,沒有其他人見證。

 
小鬍子的侍從直接把小鬍子的屍體給火化了,這年頭可沒有dna技術。

 
“你為啥那麼多問題呢?死了就是死了,就算他活過來,也不會再有第三次世界大戰。”朗費羅黑臉,這事兒沒必要驗證。

 
彈坑裡埋葬的是不是小鬍子不重要。

 
關鍵在於小鬍子的影響力,已經隨著他的自殺煙消雲散,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第二天的所有報刊雜誌,頭版頭條都被小鬍子自殺的新聞佔據。

 
從1939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整整持續六年,給全世界帶來7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的結果,直接經濟損失五萬億美元。

 
要知道美國1940年的gdp才1000億美元,二次世界大戰等於是消耗了50個美國在1940年創造的財富,損失比一次世界大戰更慘重。

 
天亮之後,當天的所有報刊雜誌全部脫銷,《泰晤士報》進行了兩次加印,很多人將報紙買回家收藏,讓後代永遠記住這一天。

 
南部非洲的電視臺也沒閒著,凌晨時分,比勒陀利亞電視臺就以緊急新聞形式,播放了這個消息,隨後這個消息在一天內多次滾動重播。

 
和報紙相比,電視臺提供的新聞因為有畫面的加入,給觀眾傳遞的信息更清晰,更直接。

 
比勒陀利亞電視臺也向歐洲派出了多個報道小組,由於圖像傳輸還需要時間,所以當天的新聞都只是配了圖片,沒有視頻資料。

 
尼亞薩蘭電視臺倒是配了一段圖像,內容是俄羅斯軍隊在柏林和德軍作戰的場景。

 
南部非洲有很多德裔,去過柏林的人也不少,柏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起源可以追朔到12世紀末,這座城市有著無數宏偉壯麗的建築群,令人印象深刻。

 
在所有人的記憶裡,柏林都是一個繁華的現代城市。

 
可在尼亞薩蘭電視臺的鏡頭裡,昔日的高樓大廈只剩下殘垣斷壁,再也不復往日風光。

 
柏林最著名的建築勃蘭登堡門,在戰鬥中損毀嚴重,如果不是播音員旁白介紹,很多人根本不會把電視裡的勃蘭登堡門和記憶中的勃蘭登堡門聯繫起來。

 
這還是好的。

 
戰鬥之後的國會大廈只剩下一個空殼,俄羅斯士兵在拍攝了那張著名的照片之後就將國會大廈洗劫一空,為了掩蓋這個事實,俄羅斯人又將國會大廈縱火焚燒,整個大廈已經無法使用,必須推倒重建。

 
市政廳和總理府也同樣損毀嚴重,俄羅斯軍隊和德軍在這些建築內發生了激烈戰鬥,所有建築物的表面都是斑駁的彈坑,街道上到處是碎石和燒燬的車輛,沒有來得及清理的屍體隨處可見。

 
尼亞薩蘭電視臺還播放了一段對俄羅斯士兵的採訪。

 
鏡頭裡十幾名俄羅斯士兵身上的硝煙尚未散盡,他們情緒都很激動,用俄語反覆訴說自己激動地心情。

 
有一名會英語的俄羅斯軍官很高興的說,今天俄羅斯終於征服了德國,這是俄羅斯人應有的榮耀,他同時還感嘆二次大戰六年的血腥和殘酷。

 
“六年”這個數字,接下來被記者反覆糾正。

 
對於歐洲來說,世界大戰確實是從1939年爆發的。

 
可是在那之前,日本在東亞已經開始了擴張,如果從東亞算起,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應該從1931年開始計算。

 
這個算法,馬上在南部非洲引起廣泛的討論,甚至在《泰晤士報》內部都引起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