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575 信心動搖

在這個前提下,縱然菲麗絲基金會的目的也不單純,法國政府也捏著鼻子認了。

不認不行。

當法國政府注意到菲麗絲基金的行為是,菲麗絲基金已經在法國退伍老兵這個群體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時候如果法國政府限制菲麗絲基金在法國的活動。

那根本不需要菲麗絲基金會發力,法國退伍老兵鬧事的能力,跟美國退伍老兵一點也不差。

上一次世界大戰後,菲麗絲基金關注的退伍老兵。

現在換成了工人。

這也是與時俱進。

戴高樂在北非招募自由法軍的時候,承諾戰爭結束後,給與自由法軍成員正常法國人的權利。

這個承諾超出了菲麗絲基金會的能力範圍,既然訴求發生了改變,那麼菲麗絲基金會服務的群體也就發生了變化。

工人在法國淪陷期間,起到的作用還是挺大的,經常組織罷工,努力爭取權利。

有意思的是,德國人接管法國後,法國工人罷工的次數明顯減少。

這不是因為德國人的管理方式更嚴苛,而是因為德國人更能滿足法國工人的訴求。

神奇吧,德國人居然比法國政府,對待法國工人的態度更好,這也不知道是打了誰的臉。

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德國接管法國之後,很多法國的私人企業被直接徵用,瞬間私企變公立,少了工廠主這一層的盤剝,德國人得到了更多利潤,工人也分配到更多利益,皆大歡喜。

法國光復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德國人退走,以前的工廠管理層跟現在的法國臨時政府還在扯皮,於是工人就倒黴了。

法國臨時政府的態度很明確。

被德國徵用的工廠,既然戰爭期間為德國人服務,那麼現在情況就有點複雜,是要還給之前的工廠主,還是維持德據時期的模式,繼續由國家管理?

這幾乎不用考慮,但凡有資格參與這件事的人,全都傾向於繼續維持,法國三級議會的立場從來沒這麼一致過,就連資產規模最大的雷納德,都沒有明確表示反對。

雷納德也沒資格反對。

法德戰役還沒有爆發,雷納德就開始著手把工廠從法國國內遷到北非,所以在法德戰役中,雷納德的資產不僅沒有損失,反而進一步增加,現在法國首富實至名歸。

都首富了,資產價值對於雷納德來說也就是一個數字而已,現在雷納德追求的財富以外的東西。

雖然臨時政府決定維持現狀,畢竟名不正言不順,並不是所有工廠主都採取和德國人合作的態度,也有人因為反對被逮捕,甚至遠走他國。

現在主要爭議就集中在這部分。

工廠的歸屬沒解決,自然也就沒辦法開工。

工人家無餘財,一天不工作就沒收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人國際,理應出面解決這件事。

工人國際想解決來說,但是卻沒有能力,關鍵是沒錢沒資源。

菲麗絲基金會再次主動出擊,積極為失業工人解決工作問題,同時為所有法國貧困群體送溫暖,這大大影響到工人國際,在法國底層民眾中間的影響力。

前面說過,法國人很現實的,誰給他們好處他們就幫誰。

工人國際每天說得很好聽,餅畫得又大又圓,前途無限光明,可是現實的好處一點都沒有,畫的餅可不能填飽肚子。

菲麗絲基金會給的工作是實實在在的,按天干活拿錢,雖然錢不多,但用來養家湖口還是可以的。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菲麗絲基金的服務重點不僅僅是工人,還包括法國的所有弱勢群體。

工人國際顧名思義,是代表工人利益的組織,跟其他弱勢群體沒關係。

比如法國農民,他們就在工人國際的服務目標範圍內。

菲麗絲基金會不僅服務工人,而且將法國的農民群體也納入服務範圍。

別覺得法國是工業國,境內就沒有農民了,在所有國家,農業都是穩定的基礎,不可忽視。

法國的農業規模也很龐大,香檳是代表,最起碼在這個領域裡,工人國際的影響力,連菲麗絲基金會的零頭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