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563 交換

  馮·布勞恩“落網”的消息傳到英國,不僅巴頓和埃森豪威爾表現出對馮·布勞恩的巨大興趣,連英國人都想插一手。

  英國現在是沒餘力研究火箭。

  不代表未來沒有。

  跟皇家海軍的戰列艦相比,火箭這東西可謂物美價廉,英國未來肯定是要發展的。

  “你們已經有了更先進的火箭,難道就不能把馮·布勞恩交給我們嗎?”埃森豪威爾跟巴頓不兜圈子,大家目的都很明確。

  “如果你能把沃納·海森堡移交給我們——”巴頓提條件,馮·布勞恩對於南部非洲也不是不可或缺。

  跟馮·布勞恩所擔心的問題一樣,南部非洲已經有了一大批天才人選,在研究火箭這方面,甚至羅伯特·葛達德都已經不是最出色的了,在南部非洲,羅伯特·葛達德更多承擔行業帶頭人作用。

  馮·布勞恩的研究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對於南部非洲來說是可替代的。

  相比馮·布勞恩,沃納·海森堡更有價值。

  沃納·海森堡是柏林大學物理學教授和凱澤·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長,德國研究原子彈的核心人物之一,量子力學的創始人,32年炸藥獎獲得者。

  就在前幾天,美國政府派出的阿爾方索小組,在黑辛根附近的烏爾費爾德鎮將沃納·海森堡帶走,布拉德辦公室的行動小組,只比阿爾方索小組晚到30分鐘。

  如果能用沃納·海森堡交換馮·布勞恩,巴頓是可以接受的。

  沃納·海森堡,同樣在正義宮指定的名單中。

  “想都別想!”埃森豪威爾氣憤,大家各憑本事,你不能吃著碗裡看著鍋裡。

  勝利果實從來都不是戰後才開始瓜分的,如果等戰爭結束後再行動,那吃翔都吃不到熱的。南部非洲和美國從戰前的貿易開始就相互競爭,美國的優勢在於軸心國,南部非洲的優勢在於同盟國。

  西班牙內戰期間,美國政府是弗朗哥最堅定地支持者。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是日本戰略物資的唯一提供者,其他國家幾乎都按照國聯的要求,中斷了和日本的貿易。

  至於德國——

  戰爭爆發前,南部非洲跟德國的貿易,都是通過美國公司中轉的。

  所以美國跟俄羅斯相比,其實更有可能加入軸心國。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你們儘管把那些人弄回美國。”巴頓無慾無求,美國人既然能狠下心來看著德國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家屬天各一方,南部非洲更無所謂。

  壓力瞬間轉移到埃森豪威爾這裡。

  哈茨山那些人,對於美國來說其實也沒什麼價值,畢竟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都被馮·布勞恩帶走,美國人要是將哈茨山那幾千人帶回美國,那搞不好後患無窮。

  德國人的心情先不說。

  這種事如果真發生,那南部非洲媒體就會大肆宣揚,不搞得人盡皆知不罷休。

  這裡再次體現出話語權的作用。

  西班牙跟南部非洲的關係為什麼好?

  不就因為在美國大流感的問題上,南部非洲聯邦政府仗義執言,不肯配合美國將汙水潑在西班牙身上,堅持以“美國大流感”命名,從而獲得了西班牙人的好感。

  如果話語權沒在南部非洲這兒,而是在美國人那裡,那西班牙人這個鍋背定了。

  放在這事兒上也一樣。

  嚴格說起來,這事兒跟美國曆史上那些黑歷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南部非洲媒體如果想揭發美國人的真面目,有的是更勐的料,比如感恩節,根本用不著這個。

  關鍵還是如何取捨。

  感恩節沒多大價值,畢竟印第安人都快被美國人殺光了,就算南部非洲媒體再熱炒,也不會對美國造成真正的影響。

  這件事兒如果操作的好,搞不好就會造成美國和德國真正的對立,到時候美國就將失去在歐洲的影響力。

  兩次世界大戰,沒有美國的支持根本打不起來,深層次原因都是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的,德國的作用,相當於美國的打手。

  “用資料交換——”埃森豪威爾主動讓步,如果得不到馮·布勞恩,那麼能得到關於v2火箭的資料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