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528 輕鬆反推

這時候齊寧和卡吉爾,以及其他戰友都已經躲進堅固的防炮洞內,等待炮擊結束。

防炮洞是經過特別加固的,使用工程機械在地上挖一個十幾米深的深坑,使用原木或者是鋼架結構加固,上面覆蓋厚達十米的土層,203毫米炮彈直接命中也安然無恙。

德軍的炮擊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南部非洲炮兵很快就計算出德軍炮兵所在的位置,然後進行反制。

戰鬥轟炸機也蜂擁而至,這麼近的距離上,戰略轟炸機派不上用場,“獵豹”反倒能最大程度發揮威力,德國人很雞賊的把炮兵陣地佈置在樹林裡,轟炸的效果並不好。

不過緊接著,蜂擁而至的“獵豹”就換了燃燒彈。

跟高爆彈相比,燃燒彈在特殊環境中效果顯著,水火無情嘛,一堆燃燒彈扔下去,密林中的德軍炮兵,根本來不及轉移,統統付之一炬。

這裡描述的很簡略,百十個字一筆帶過,實際上從炮擊到反制,整個過程持續兩個多小時,整個過程中德軍又發起了第二次進攻。

跟第一次試探性進攻相比,德國人的第二次進攻總算有了改進。

這裡要說一下雷馬根鎮周邊的地形。

跟水網密佈的荷蘭差不多,雷馬根鎮位於萊茵河畔,河道自然也是很發達的,整個雷馬根鎮,周圍一共有三條河,雖然都不是什麼大河,不過對德軍的進攻也能形成有效制約,畢竟河道對於裝甲部隊來說,就是天然的反坦克戰壕。

依靠這些河道,遠征軍的防守自然也就可以進行針對性佈置,畢竟可供德軍坦克通過的區域並不多,只要在重點區域佈置足夠數量的反坦克炮,就足以應對大多數情況下的進攻。

德國人還是很聰明的,在經過上一次的失敗後,這一次很聰明的避開重點佈防區域,使用炸藥將河道炸平,沿河道發起進攻。

齊寧總算得到了開火的機會。

呯呯——呯呯呯——

齊寧打空了彈匣,換彈匣的時候來到預備射擊位置,繼續向進攻的德軍開火。

凱塞林也知道情況緊急,隨著時間推移,渡河的遠征軍數量會越來越多,收復雷馬根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所以德軍一上來就全力以赴,幾乎不計傷亡,全力進攻。

雙方的陣地相距不遠,德軍在付出無數代價之後,總算將陣地推進到距離防線大約100米的地方。

這裡也是極限了,距離再近一些,遠征軍的手榴彈就可以直接扔進德軍陣地內,德國人現在連手榴彈都得省著用,衝鋒槍的數量也不多。

說起衝鋒槍,德軍在1938年開始裝備部隊的mp38,絕對是個中翹楚。

mp38是德軍為滿足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的需要,於1938年生產的,同年列裝部隊,因此得名。

跟俄羅斯的勃勃沙相比,mp38火力延續性略顯不足,性能卻更可靠,只是限於德軍的後勤能力,mp38的數量略顯不足,只生產了大約一百萬支。

勃勃沙41年才開始裝備俄羅斯軍隊,到現在已經生產出了400萬支。

南部非洲的突擊步槍,到目前為止更是生產了500萬支以上,廣泛裝備各個戰場的盟軍部隊,反響良好。

“裝甲部隊準備出擊,做好戰鬥準備——”戰壕裡響起軍官的命令和哨子聲,步話機雖然已經廣泛裝備部隊,哨子的生命力依然頑強。

齊寧換上一個新彈匣,隨著軍哨抽出刺刀,想了想又把刺刀塞回刀鞘,多半用不上。

德軍的進攻步兵,不可能攜帶大量反坦克武器,所以要反攻,坦克肯定是最有效的武器,不用懷疑。

遠征軍的坦克數量眾多,“獅”式和“虎”式是最先進的,“豹”式也並沒有淘汰,在面對德國四號甚至五號坦克的時候,“豹”式也不併算落後。

齊寧運氣不錯,跟上了一輛“獅”式坦克,周圍十幾名遠征軍官兵,齊寧的軍銜居然最高,於是就成為這個臨時小分隊的指揮官。

開戰以來就被嚴格限制的“獅”式坦克如同猛虎出籠,向德軍所在的戰壕以無可匹敵的姿態碾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