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476 燒烤專家

  “我們的人手不足,武器裝備也不夠好,你能相信嗎,我們還有士兵在使用春田步槍,那些步槍的年齡,比我們的士兵的父親還要大!”伊恩·莫里森有理由,春田是1903年定型的。

  這裡要說一下美國的徵兵制度。

  美國不是募兵制,而是徵兵制,所有美國人在年滿18週歲之後,都必須報名參軍,供美國戰爭部挑選。

  因為符合證明標準的人比較多,所以美國戰爭部徵兵的方式是抽籤,這就為後來的美國導演提供的很多素材。

  《兄弟連》每一集開始的時候,有美國老兵的採訪,有老兵說:當時美國每個鎮,都有人因為無法參軍而自殺。

  自殺是真的,但不可能是每個鎮。

  《拯救大兵瑞恩》裡,主角一家兄弟四個都加入軍隊,而且還都在一線部隊服役,這在南部非洲根本不可能。

  南部非洲徵兵是募兵制,自願參軍不強制,一般家裡有兄弟四人,即便同時申請加入軍隊,也只會有一兩個人被批准。

  這兩個人還不會分配到同一支部隊,如果有一人在一線部隊,另一個一定是在後勤部隊,可能都不會離開南部非洲本土,所以在南部非洲,肯定不會出現瑞恩那種悲劇。

  至於美國導演為什麼還有臉把瑞恩搬上銀幕,用這個來宣傳美國對人性的重視,這就說不清了。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美軍戰鬥序列中被認為是“四等人”,裝備落後,訓練不夠充分,補給也不好,歐洲美軍都已經普遍換裝

  “如果沒有日本人沒完沒了的騷擾,我也能讓你看到一個完美的營地——”伊恩·莫里森話音未落,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槍聲。

  不是美軍最新列裝的m2,而是上個世紀的馬克沁。

  真的是馬克沁,別看電影上美軍各種武器先進,這一時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是這麼湊活。

  這根美國的先歐後亞政策也有很大關係。

  美國的重心在歐洲,所以有什麼好東西,肯定先緊著歐洲的坦克師裝備。

  亞洲這邊的海軍陸戰隊嘛,用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的話說,他們個個都是後孃養的。

  這話也沒錯。

  這一時期的美國陸軍還是很強大的,海軍陸戰隊隸屬於陸軍指揮,連美國空軍的正式名稱都叫“陸軍航空兵”,正式成軍都是1947年的事了。

  槍聲很短暫,很快就停歇,射手只打了一個長點射。

  看樣子營地內的美國大兵已經對這種情況司空見慣,羅賓·漢薩視線所及範圍內,沒有一個美國大兵對槍聲做出反應,打牌的美軍甚至都沒有站起來。

  羅賓·漢薩好奇,跟伊恩·莫里森一起去查看。

  營地外大約200米,幾名美國大兵正在圍觀兩具屍體,屍體是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一名美國大兵用刺刀挑開女人的身體,咕嚕嚕滾出來一枚手雷。

  圍觀的美國大兵紛紛逃竄,過了好一會才有湊過去,一名美國大兵把手雷撿起來,保險完好。

  “日本人已經全民皆兵,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時間場合,隨時會對我們發起襲擊,所以任何靠近營地的行為,都會不經警告直接擊斃——”伊恩·莫里森面無表情,估計這段時間沒少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