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399 在月球上飆車

  這話的意思多半不是配合所有盟軍進攻,而是配合南部非洲軍隊或者自由法軍的進攻。

  再具體一點,特指土倫方向,參與“龍騎兵”行動的部隊進攻。

  在保證這一目的的前提下,搞不好法國國內的游擊隊,甚至會為諾曼底方向盟軍的行動製造一些障礙。

  “你確定一定要這樣做嗎?”巴頓頭疼,戴高樂的意思很明確,如果巴頓不同意,那麼戴高樂或許會命令自由法軍單獨行動。

  這就是巴頓討厭聯合作戰的原因。

  盟軍這邊有一說一,如果不是因為實力的絕對優勢,就盟軍內部四分五裂勾心鬥角的狀況,能不能打得過德國人真不好說。

  從一開始的綏靖政策,到之後的禍水北引,再到一拖就是三年的北非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打得這麼慘,責任並不全在軸心國。

  “元帥,我是自由法國總統,巴黎只能由我來收復。”戴高樂也有自己的考量,戰爭結束後,戴高樂還想競爭真正的法國總統呢。

  維希法國統治期間,在法國國內嚴密封鎖有關自由法國的消息,很多法國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戴高樂這個人。

  這種情況下等戰爭結束後,戴高樂要向競爭法國總統,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就抓住一切機會刷聲望。

  “我得先給比勒陀利亞發個電報。”巴頓不專權,這事還是得羅克做決定。

  羅克雖然遠在萬里之外,時刻關注歐洲戰場的走向,“龍騎兵”行動給了羅克一個巨大的驚喜。

  羅克並沒有遺忘“龍騎兵”行動,而是上輩子對於“龍騎兵”行動根本就沒有任何印象。

  另一個時空提起登陸行動,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諾曼底”,也只能想到“諾曼底”,“龍騎兵”行動好像根本沒發生過一樣,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幾個月前,羅克也在好奇,從北非戰役結束到諾曼底登陸中間的這大半年,北非盟軍都在幹什麼?總不能上百萬盟軍都在地中海釣魚吧。

  現在答案終於有了,不是地中海盟軍悠閒度日,而是出於某種目的,某些個掌握了話語權的國家,刻意漠視了“龍騎兵”行動的作用,所以根本就沒多少人知道。

  現在的地中海,盟軍分別從西班牙和意大利向德軍發起進攻,“龍騎兵”行動的進展明顯高於“諾曼底”,所以在南部非洲,“龍騎兵”行動佔據了所有報刊最顯眼的位置,“諾曼底”行動反倒成為配角。

  “我們只用了36小時就攻佔土倫,美國人打了整整半個月,還沒有正式向瑟堡發起攻擊,羅斯福總統終於厭倦了當總統的生活嗎?”小斯很高興,他女婿在巴爾幹表現優秀,已經和俄羅斯軍隊合兵一處。

  幾乎在盟軍攻入亞平寧半島的同時,亞瑟麾下的第五集團軍,在巴爾幹半島發起進攻。

  巴爾幹半島形勢複雜,矛盾重重,從上世紀開始這裡就是火藥桶,一戰就是從這裡打響,二次大戰因為羅馬尼亞的石油,巴爾幹又成為爭奪的焦點,各方都很慎重。

  俄羅斯戰爭爆發後,羅克為了不刺激德國人,嚴禁國際聯盟部隊和第五集團軍主動出擊。

  巴爾幹半島的軸心國家也很默契,跟國聯部隊配合打了幾仗之後,衝突徹底停止,整整兩年,長達幾百公里的軍事分界線上,居然奇蹟般的沒有爆發任何衝突。

  這幾年亞瑟沒閒著,麾下的第五集團軍愈發兵強馬壯,奧斯曼共和國成立後,在國聯的幫助下組建了一支30萬人規模的國防軍,亞瑟的這一次進攻,奧斯曼共和國和內志蘇丹國也全力以赴,一共派出了近20萬軍隊參與。

  隨著俄羅斯戰場的情況好轉,小鬍子多次徵招僕從國部隊參戰,巴爾幹半島的軸心國家也是被俄羅斯戰場的殘酷程度嚇住了,不是哪個國家都擁有類似俄羅斯的戰爭潛力。

  所以第五集團軍在發起攻擊後,堪稱摧枯拉朽,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持續推進,殲滅和俘虜的敵軍,幾乎和第五集團軍總兵力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