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320 塌房

  和英國人的遲鈍相比,德國人的進度更快。

  1934年,德國飛行設計師奧海因就開始研究渦輪發動機,不過進展並不大。

  到1939年,奧海因和亨克爾聯手研發了一架真正的噴氣式飛機,這就是德國的he-178。

  和“不著急”的英國人一樣,德國的噴氣式飛機也是命運多戕,小鬍子在瞭解到噴氣式飛機的性能之後很高興,不過小鬍子認為,噴氣式飛機只能用來生產轟炸機,因此大大延緩了噴氣式飛機的列裝。

  “獵鷹的最快速度有多快?”羅克問出最關鍵的問題。

  “不使用外掛副油箱的話,時速790公里。”馬丁得意洋洋,這個速度確實值得驕傲,幾乎是螺旋槳飛機的巔峰。

  “為什麼要在噴氣式飛機上安裝炸彈呢?”羅克不太理解設計師們的思路。

  “對付敵人的戰鬥機,有獵豹和獵鷹就足夠了,理想中的噴氣式飛機,應該是可以以高速突破敵人的防守,對敵人的重點目標,比如指揮所、彈藥庫、機場、或者是交通設施進行轟炸,這就需要飛機具有強大的載彈能力——”馬丁詳細解釋,這個答案明顯不夠完美。

  飛機的設計和使用方式有很大關係,有時候看起來很明顯的短板,其實並不影響使用,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要達到完美狀態才好。

  比如南部非洲裝備的近地支援機,最大的短板就是航程,“獵豹”即便不使用副油箱,航程也高達1500公里,近地支援機的航程只有大約600公里。

  這並不是設計問題,而是和近地支援機的要求有關,南部非洲軍方對於近地支援機的要求,本來就是配合地面裝甲部隊突破敵人陣地,這個作用甚至可以被直升飛機取代,航程太遠根本沒用,載彈量才是關鍵,“近地”兩個字,充分說明了飛機的定位。

  空軍對於噴氣式飛機的定位,跟小鬍子差不多,把噴氣式飛機當做轟炸機使用。

  這個定位不能說錯,噴氣式飛機未來前途光明,現在卻不如螺旋槳飛機,弱點還是很明顯的。

  南部非洲國防部曾經多次演練過噴氣式飛機和螺旋槳飛機之間的對抗,結果五五開,噴氣式飛機對螺旋槳飛機並不能形成壓倒性優勢,尤其在低空低速時,螺旋槳飛機優勢明顯。

  噴氣式飛機的優勢在於高速切入戰場後發動攻擊,然後高速脫離,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不如噴氣式飛機,追不上。

  這也是馮鼎提議研發視距外攻擊的原因,如果這個設想能夠成功,那麼噴氣式飛機將徹底改變空戰形態。

  就像航空母艦對於海戰的意義一樣。

  晚上羅克和蓋文在空軍基地用餐,陪同人員除馬丁之外,還有剛剛趕到的馮鼎。

  見到羅克,馮鼎還是很激動的,餐桌上表現很侷促,菜都沒有吃幾口。

  “計算機研究的怎麼樣了?”和導彈相比,羅克關心的還是計算機。

  噴氣式飛機固然重要,計算機才是工業革命的基礎。

  沒有噴氣式飛機,盟軍一樣可以擊敗軸心國。

  沒有計算機,南部非洲就會被人甩在身後。

  羅克知道美國人也在研究計算機,只是不知道進度怎麼樣。

  “我們的計算機已經可以達到每秒一萬次計算,這還遠遠不是終點,未來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可能達到每秒數億次以上——”說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馮鼎瞬間自信起來。

  羅克也終於體會到航空設計師們的感覺。

  現在計算機每秒才一萬次。

  你這都開始每秒數億次了。

  可不是想死嗎。

  這又是有生之年系列。

  “你又是計算機,又是噴氣式飛機,忙得過來嗎?”羅克好奇,馮鼎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

  人跟人真的不一樣,有些人上學的時候就是上課聽聽課,放學回家從來不看書,同樣的題型做一次就會,有些題目看一眼就知道答案。

  有人每天埋頭苦讀,天天夜裡努力到12點,早上四點半起床飯都顧不上吃,考試成績出來一看60分及格,再看隔壁100分的學神,一口氣差點上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