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224 選一種死法

軍功章只有在和軍人的作戰中才能獲得,擊殺再多平民都沒用,即便是武裝平民。

  戰鬥很快就結束,一些海軍陸戰隊員在槍聲停歇之後不忘打掃戰場。

  日本人該死,長刀卻無罪,而且還是不錯的收藏品,這也是南部非洲軍人對日本為數不多的期待之一。

  就跟上一次世界大戰中,每一個南部非洲軍人都希望收藏一把德國魯格手槍一樣,菲利普也想收藏一把日本軍刀,最好是能講出故事的那種。

  這時候地上的各種長刀很多,不過大多數沒多少價值,前面已經說過很多次,日本近半個多世紀對外作戰收穫頗豐,肥了日本國內的統治階層,跟日本平民階層沒多大關係,日本平民階層的生活水平,連南部非洲聯盟國家的平民階層都不如。

  這真不是黑日本。

  南部非洲聯盟國家比如剛果王國,平民家庭就算一無所有,最起碼守著富饒的剛果河流域吃喝不愁,生存下去不成問題,對於物質上沒多大要求,甚至可以生活的很愜意。

  日本國內資源匱乏,平民階層如果不工作連養家餬口都做不到,東京大轟炸第二天,東京工人還得冒著被燒死的危險去上班,真不是他們有多麼熱愛工作,而是家裡沒有隔夜糧,一天不工作就沒飯吃。。

  古晉這些已經移居海外的日本人,總體生活水平比日本國內的平民階層好一些。

  畢竟真正的底層民眾,根本就沒有移民海外的機會,日本政府還要留著他們在日本國內當社畜呢,人都移民海外了,誰來幹活?

  打掃戰場的時候要很小心,有些受傷的日本人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甚至有人趴在地上裝死,尋找機會襲擊海軍陸戰隊員,所以打掃戰場的時候按照程序要補槍。

  這就有點奢侈了。

  日本人打掃戰場的時候是補刀,因為子彈對於日軍士兵來說並不是無限量,能省就得省。

  南部非洲真正做到了無限量,要多少有多少,用起來自然就不心疼。

  菲利普拎著一把米爾納軍用手槍,這是羅德西亞米爾納市生產的一種自衛手槍,採用雙排供彈,彈容量12發,有效射程50米。

  呯!

  米爾納清脆的槍聲在沙灘上回蕩,菲利普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哪怕地上的屍體上有明顯的傷口,菲利普也要先打一槍再說。

  小心使得萬年船嘛。

  確實有日本人趴在地上裝死。

  他們萬萬沒想到南部非洲人會用這種方式打掃戰場。

  一個趴在地上裝死的日本人,突然從地上跳起來,舉起長刀吱哇亂叫著衝向菲利普。

  周圍好幾名陸戰隊員同時舉槍。

  倒黴的傢伙被亂槍擊倒。

  更倒黴的是那麼多槍,居然沒有一槍打在要害位置。

  菲利普走到正在痛苦掙扎的日本人身邊,從地上撿起刀,表情頗為滿意,在空中漂亮的挽了個刀花,沒忘記模仿那些動不動就斬首的日軍士兵,測試一下刀是否鋒利。

  周圍的海軍陸戰隊員沒人阻止。

  戰爭爆發這些年,日本軍人不知道用這種方式處死了多少平民或者俘虜。

  遠的不說,在馬來戰役和菲律賓戰役中,就有很多盟軍官兵被日本軍人以各種方式虐殺。

  這筆債南部非洲人記著呢,尤其是菲利普他們這些有著複雜背景的南部非洲人。

  就在菲利普舉起長刀的一瞬間,來自《紐約時報》的隨軍記者威廉捕捉到這一幕,條件反射一般迅速舉起照相機。

  “你幹什麼?”來自《泰晤士報》的攝影記者劉洋眼疾手快,把威廉舉起的照相機一把拉下來。

  “記錄啊,這是我們的工作。”威廉振振有詞,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動作有什麼不妥。

  南部非洲傳媒業這麼發達,隨軍記者的數量很多,尼亞薩蘭電視臺甚至派出多支攝影小隊前往各大戰區隨軍採訪,這些寶貴的照片和視頻資料,將成為南部非洲宣傳,以及戰後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有力證據。

  在整個太平洋戰區,有大約350名隨軍記者,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南部非洲各大媒體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