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207 轟炸東京

  既然殖民不行,那就換其他方式來嘛,比如民主——

  這也不行,因為馬來半島現在連人都沒有了,根本沒有實施民主的基礎。

  迪克少校沒有說的是,馬來半島一些人比如黎燁,已經開始思考從什麼地方引進人口充實馬來半島,馬來半島的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橡膠、棕櫚油和胡椒的產量很高,此外錫和石油、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的儲量也很豐富,而且盛產熱帶硬木。

  “全部殺光,這不太可能吧——”記者們的世界觀再次遭受巨大沖擊,完全不理解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做。

  按照西方思維,在征服一個國家之後,需要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為勝利國提供持續不斷的利益,所以屠殺行為不該發生。

  其實歐洲歷史上也沒少出現有組織的屠殺,不過那大多都是遠古時代的事了,近代很少發生。

  “我們有證據表明,日本人在作戰的時候,會故意向平民居住的地區進行炮擊或者轟炸,即便平民區內沒有任何軍事目標。”迪克少校刻意強調日本人這個群體,為未來盟軍的報復行為埋下伏筆。

  這種情況其實不僅僅發生在日本人身上,德國人在進攻的時候也不會刻意避開居民區,俄羅斯人在防守的時候也不會因為保護平民放著有利地形不用。

  戰爭打到這份上,尤其是城市作戰,每一條街區每一棟房屋都寸土必爭,每一個陣地都反覆拉鋸,連下水道都爆發戰鬥,所有人都拿起武器參加戰鬥,誰還顧得上平民區。

  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就故意把軍事目標佈置在居民區內。

  這時候盟軍為了保護平民,難道就放棄對德軍軍事目標的打擊?

  別逗了,轟炸平民區這種事,參戰雙方都沒少幹。

  南部非洲國防部也打算這樣做。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為了報復日本,在三月初派出16架b-25中型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

  b25中型轟炸機最大航程只有2173千米,彈倉最多可以攜帶1361千克(3000磅)炸彈,首先航程上就嚴重不足,載彈量也很少。

  而且美國人選擇的航空炸彈也不對,對付日本那種木質結構的房屋,明顯是燃燒彈更好用。

  由於在b25攻擊半徑內沒有美軍機場,執行任務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從加利福尼亞出發,“大黃蜂”的載機量也不足,原定由24架b25執行任務,“大黃蜂”只能裝16架。

  b25原定在距離東京1000公里處起飛,這樣在執行完任務之後,b25就可以在最近的盟軍機場降落。

  偷襲珍珠港之後,日軍擴大了海上警戒範圍,“大黃蜂”在距離日本本土1300公里處被日軍發現,b25不得不提前起飛,這導致b25在執行完轟炸任務之後不能抵達盟軍機場,除一架b25降落到海參崴之外,剩餘的15架b25全部因為油料耗盡墜毀。

  好在飛行員還能跳傘。

  b25的機組人員一共5人,在全部75名飛行員中有64人被抗日軍民救助後輾轉返回美國,兩名飛行員在迫降時犧牲,8人被俘,一人被日軍殺害。

  這一次對日本的轟炸並不成功,更多是象徵性的,美軍以16架b25為代價,對日本進行了象徵性的懲罰。

  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並沒有和另一個時空一樣接收德國位於太平洋內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都被東印度接收,其中包括距離東京只有兩千公里的馬里亞納群島。

  南部非洲的“超級空中堡壘”航程超過5000公里,從馬里亞納群島的機場起飛完全可以對東京進行轟炸。

  更妙的是,南部非洲空軍因為某人的存在,知道對付日本的最佳武器是燃燒彈,所以南部非洲空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給日本人已經準備好了一個大禮包,等待日本人接收。

  就在比勒陀利亞召開新聞發佈會的時候,馬里亞納群島的南部非洲空軍24架“超級空中堡壘”已經做好了出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