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161 狗不會說話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溫斯頓上前線僅私人物品就有十幾箱,印度的高種姓軍官,跟溫斯頓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接觸印度高種姓軍官之前,南部非洲的軍官們還真不知道,居然有軍官上前線是要坐轎子的——

  呃,不是轎子,是一種同樣需要兩個人抬著的椅子,類似滑竿那種。

  這是生怕對方的狙擊手找不到重要目標。

  為了讓印度士兵更聽話,南部非洲把所有白人軍官和高種姓軍官全部送走,然後從普通印度士兵中提拔軍官,管理其他印度士兵。

  這一手極為有效。

  以夷制夷嘛,英國人其實也懂,但做得不夠徹底。

  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完全就是兩個群體,英國依靠高種姓管理低種姓,看似也是以夷制夷,實際上南轅北轍。

  在印度,只有低種姓才知道低種姓最怕的是什麼。

  二十一世紀網絡上調侃印度人的一句話是:乾了這碗恆河水,來生還做印度人。

  這也不全是調侃,印度人對於“輪迴”深信不疑,這輩子沒經驗沒投好胎不要緊,下輩子有了經驗投個高種姓家庭,直接走上人生巔峰。

  南部非洲這邊不用等下輩子,服從命令聽指揮好好幹活,分分鐘走上人生巔峰。

  所以被南部非洲提拔起來的印度軍官,對於工作馬上就爆發出無與倫比的熱情,那些偷懶磨洋工的印度士兵壓力倍增,軍官們對待偷懶磨洋工的態度深惡痛絕,凶神惡煞的就跟殺人父母擋人財路一樣。

  這時候南部非洲人和印度人的關係出現了變化,管理印度士兵的是印度軍官,南部非洲人不負責管理,有些個下手極狠的印度軍官,就遭到印度士兵的投訴,南部非洲人這時候以“仲裁者”的身份出面,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十天之後,南部非洲空軍管理的b區,整齊程度直接上了一個臺階。

  就這蘇建平還不滿意,到六月中旬,南部非洲管理下的b區,已經開始嘗試種菜了,這讓a區的英國人簡直一頭霧水。

  北非大部分地區都是乾旱沙漠,不過沿海地區有地中海氣候的滋潤,菜還是能種的。

  關鍵是沒必要。

  北非盟軍的後勤全部是由南部非洲負責。

  南部非洲強大的農業能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各種肉類不要錢一樣往前線送,禽蛋的數量多到數不清,新鮮水果、脫水蔬菜、以及各種乾貨應有盡有,根本用不著自己種。

  更何況阿拉曼處於戰區,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德國人隨時可能打過來,所以就算種出菜,能不能吃到還說不定。

  蘇建平不這麼認為。

  身為空軍少將,蘇建平位高權重,很多英國人絕對想不到,蘇建平在洛城的家,前面的草地和後花園直接改成了菜園,花都在二樓陽臺上養著呢。

  南部非洲人對於土地的利用程度堪稱喪心病狂。

  英國人認為南部非洲人種菜是無聊。

  南部非洲人是看到有地,如果不種點啥感覺就吃了虧。

  即便為了種菜,要消耗寶貴的飲用水。

  六月中旬,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奧金萊克來到阿拉曼機場視察,剛下飛機,奧金萊克就注意到跑道兩側的不同。

  有多大的不同呢?

  空氣的味道都不一樣。

  奧金萊克下了飛機先去a區,還沒有離開機場跑道就下意識捂了下鼻子,味道實在有點衝。

  20世紀初的英國,還沒有經過冷戰的洗禮,國內建設水平也就那樣。

  別以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國內的建設水平就多麼高大上,歐美國家的建設水平突飛猛進是在20世紀中期,確切點說是在冷戰開始之後,在那之前真不怎麼樣。

  歐美國家提升國內建設水平,主要還是為了抗拒另一陣營對於歐美國家民眾的吸引。

  聽上去好像是說反了是吧。

  毒菜國家對於民眾的吸引力,怎麼可能大於民主國家呢——

  應該是毒菜國家民眾想方設法偷渡到民主燈塔投奔自由才對!

  其實真不是這樣。

  總而言之,20世紀初的英國,基礎建設水平跟南部非洲不是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