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1429 非戰公約


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在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卻是英聯邦,雖然美國的商品也可以進入英聯邦市場,但是要繳納更多的關稅,美國商品的競爭力原本就不如南部非洲,加上運費和關稅,成本居高不下,華爾街的大亨們也撐不住。




羅克的態度就很明確了,美國人想得美,南部非洲也不傻,門戶開放可以,美國和南部非洲可以聯手敦促歐洲國家放開國內市場,英聯邦就算了,那是南部非洲的自留地,美國人不能碰。




“我們已經開放了拉美,你們也應該開放非洲——”卡爾文·柯立芝不滿羅克的油鹽不進。




“非洲一直是開放的,隨時歡迎美國資本的進入——當然我這話只代表我個人的意見。”羅克確實是油鹽不進,非洲可不是南部非洲說了算,法國在非洲也有龐大的殖民地,英法聯手,基本上就是個水潑不進的局面。




至於拉丁美洲,那也不是美國開放的,南部非洲資本揮舞著現金支票殺入拉美,隨便哪個國家都不會拒絕。




對於拉丁美洲,南部非洲企業只是購買資源,並沒有傾銷商品。




這也是為了不過分刺激美國人,美國人一向把美洲視為自己的自留地,實際上受美國影響最大的只有墨西哥,南美也是歐洲的傳統勢力範圍,美國人在南美的優勢並不大。




羅克和卡爾文·柯立芝並沒有在火車上達成任何共識,分歧太大,不是三兩句話可以解決的。




就在羅克和卡爾文·柯立芝前往華盛頓的時候,提前來到美國的楊·史沫資,已經和美國國務卿弗蘭克·凱洛格進行前期接觸。




羅克和卡爾文·柯立芝是高屋建瓴,不會談南部非洲和美國的具體合作細節,這些事是由楊·史沫資和弗蘭克·凱洛格再談。




在英國的時候,為表彰楊·史沫資對“英聯邦”這個概念的貢獻,喬治五世向楊·史沫資頒發了嘉德勳章。




和弗蘭克·凱洛格見面的時候,楊·史沫資又有驚人之舉,他向弗蘭克·凱洛格提出了關於《非戰公約》的構想。




在法國的時候,處於對歐洲和平的關心,楊·史沫資就和法國外長白里安提起過《非戰公約》,得到了白里安的強烈共鳴。




巴黎和會之後,形成了以《凡爾賽合約》為主的凡爾賽體系。




華盛頓海軍會議之後,海軍假日時代到來,又形成了以《四國條約》和《九國公約》之內的華盛頓體系。




這些體系都是對舊有格局的修修補補,並不能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和平。




楊·史沫資提議的《非戰公約》,核心是:締約各國譴責用戰爭解決國際爭端,並廢棄以戰爭作為在其相互關係中實施國家政策的工具;締約國之間的一切爭端或衝突,不論性質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決;任何簽字國如用戰爭手段謀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約給予的益處。




說人話就是大家商量好都不打架,有問題可以坐下來用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誰敢先動手,所有締約國就不跟他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