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1417 高盛





或者更激進一點,入主白宮也不是不可能。




“高盛的股票已經從最初的不到2美元上升到現在的105美元,這已經嚴重偏離了高盛的實際價值,我們現在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繼續推高高盛的股票價格,然後等著抄底就行了。”尼亞薩蘭銀行不屑於玩陰謀,因勢利導才是最好的方式。




經濟危機結束後,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的繁榮,高盛公司的崛起恰逢其時,伴隨著美國的經濟復甦搭上順風車。




這就是所謂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段時間不僅是高盛在高歌猛進,美國的金融業都在瘋狂擴張,特別是《道威斯計劃》實施後,幾乎所有美國金融公司都加入到投資德國的行列中,高盛只是眾多美國金融企業中的一個。




高盛成立的信託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對德投資。




資本主義市場的規律,大概是每十年爆發一次經濟危機。




從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已經過了七年,按照十年一次的規律,再過三年經濟危機就會爆發,而自從美國經濟超過英國之後,全世界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以美國的股票市場崩盤開始,這個現象引人深思。




華爾街的金融家當然也知道這一點,這其實就是個擊鼓傳花遊戲,每一位參與者都認為自己會成為崩盤前夜順利逃生的幸運兒,於是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茁壯成長。




“就這麼簡單?”尼爾森不相信這麼簡單就能搞死市值上億的高盛。




“就這麼簡單。”傑克遜微笑,現在的美國,也開始陷入金融陷阱。




英荷戰爭期間,荷蘭人逐步放棄實體工業,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更容易盈利的金融上,英國趁著工業革命的快車,最終擊敗荷蘭成為日不落帝國。




隨著英國的經濟發展,英國人也驚訝的發現,原來和實體工業相比,搞金融居然賺錢這麼容易,於是倫敦就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從上世紀中期開始,英國也已經走上荷蘭的老路,產業逐步空心化,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物質生產和資本,大量地迅速地轉移到國外,美國和德國是最大的獲益者。




現在美國再次重蹈覆轍,高盛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這才幾年時間,高盛就從一家只從事商業票據交易的公司,發展為市值上億的投資銀行。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既然搞金融賺錢這麼容易,為什麼還要苦哈哈的蹲在廠房裡造汽車?




一輛汽車滿打滿算賺不了五十美元,股票價值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是上百萬,這已經不是社會分工,而是智商上碾壓。




尼爾森和傑克遜共進晚餐的時候,英吉利海峽旁邊的聖洛克,都珀羅庫斯特沙丘酒店燈火輝煌,這裡是整個歐洲最大的娛樂城。




1925年的當下,內華達州議會還沒有通過菠菜合法化議案,拉斯維加斯還是著名的淘金城,大西洋城會議大廈還沒有落成,摩洛哥還是法國的殖民地,聖洛克因其獨特的定位,成為全世界富人最熱衷前往的娛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