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1329 狗仔隊




  《每日電訊報》的編輯在新聞中用極富煽動性的語言描述了南部非洲商品在英聯邦的泛濫,把南部非洲企業描述成殖民時代的奴隸工廠,南部非洲企業家自然就成了殘暴無情的奴隸主《每日電訊報》的編輯不僅對南部非洲企業進行口誅筆伐,同時還號召英國人拒絕南部非洲商品,作為對南部非洲企業的懲罰。



  “拒絕南部非洲商品,怎麼可能——”張逸坐在辦公桌前冷笑,隨手把剛買的《每日電訊報》扔進旁邊的垃圾桶。



  拒絕——



  怎麼拒絕?



  《每日電訊報》的編輯罔顧了一個事實,越是普通人,對物美價廉的南部非洲商品依賴越嚴重。



  別的不說,如果沒有南部非洲食品的湧入,英國有很多家庭根本無法撐過世界大戰,以及後來的經濟危機。.ghxsw.com



  沒有南部非洲的羊毛,英國的高檔紡織品,還會維持在一個讓普通人承擔不起的程度。



  沒有南部非洲的石油,英國汽車的普及速度就不會這麼快,說不定張逸上班還要乘坐馬車,別忘了這裡是倫敦。



  沒有南部非洲的鋼鐵,英國普通家庭可能還在使用木桶。



  甚至連英國國菜之一的炸薯條,使用的都是南部非洲土豆。



  拒絕?



  除非英國回到蠻荒時代!



  “看到今天《每日電訊報》的消息了嗎?”張逸的同事威廉姆斯是純粹的倫敦人,他總是衣著整齊,一身黑色的條紋西裝,皮鞋鋥亮,胸前還掛著懷錶的錶鏈,就像金融街的那些銀行經理一樣光彩照人。



  張逸沒說話,看了眼垃圾桶,然後起身去倒咖啡。



  哦,不好意思,咖啡也是南部非洲生產的。



  威廉姆斯剛剛泡的茶同樣是南部非洲生產的。



  甚至連張逸和威廉姆斯用的杯子都是南部非洲生產的。



  所以拒絕?



  “哈哈,你做得對,垃圾桶就是《每日電訊報》最好的歸宿——”威廉姆斯哈哈大笑,《每日電訊報》銷量雖然比《泰晤士報》高一些,影響力卻不能相提並論。



  但是有一個問題,《泰晤士報》是在上流社會影響力更高,而《每日電訊報》針對的則是平民階層。



  所以《泰晤士報》對《每日電訊報》還是很重視的。



  “先生們,請到會議室開會。”總編的助理貝爾是個有著一頭金髮的女孩,去年剛從尼亞薩蘭大學畢業。



  “今天的天氣怎麼樣?”張逸問的問題看似不著調。



  “總編心情不太好——”貝爾知道張逸在問什麼。



  會議室陰雲密佈,身為資深主編,張逸有資格做在圓桌旁,牆邊的椅子上做的是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實習生連位子都沒有,只能站著聽。



  總編盧梭·克拉克森看上去超過六十歲,實際上還不到五十,他身材瘦小,留著一幅滑稽山羊鬍,戴一副幾乎遮住半張臉的無框圓眼鏡。



  盧梭·克拉克森之前擔任《泰晤士報》南部非洲分社總編,去年剛剛被調到倫敦主持工作,他是個很嚴肅的人,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工作態度雷厲風行,容不得屬下有任何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