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1187 後繼無人




  美國的企業對南部非洲資本也並非徹底的排斥態度,美國的這些資本家,個個其實都是人精,南部非洲商品的成本低廉,如果進行惡意競爭,那美國企業還真不佔優勢。



  所以聯合起來達成價格同盟才是王道,日本那種資源貧瘠的國家,根本沒資格參與到這場盛宴中。



  “沒錯,美國和南部非洲之間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衝突,我們如果聯合起來,那麼就有足夠的實力推翻之前的國際秩序,開啟一個新時代。”胡佛理想遠大,這是慫恿南部非洲挖大英帝國的牆角。



  推翻舊有秩序,明擺著就是說英法主導的殖民地體系唄。



  好吧,法國是被拉過來陪綁的,其實就是英國主導。



  “是的,有些東西已經不合時宜,是時候做出改變了——”麥克·卡萊爾不介意打破各國的市場壟斷,南部非洲對於美國市場也是垂涎三尺。



  英聯邦、英聯邦,聽上去不錯,實際上去掉印度,英聯邦的市場也沒多大,英國本土、加拿大、澳大利亞、加上南部非洲,總人口還沒有美國多。



  印度的人口雖然多,但是去掉底層的達利特,擁有足夠消費能力的人其實也沒多少,底層達利特雖然有消費需求,但是沒有消費能力,上層婆羅門有消費能力,但是人數少消費慾望不高,市場規模看上去很大,實際上體量很小。



  包括糧食。



  羅克自己都沒想到,印度前幾年因為嚴重饑荒,國內餓死上千萬人時,居然還有能力向英國本土出口糧食。



  印度的農場主,寧願把糧食賣給英國農場主餵牛,也不願意把糧食在印度國內低價賣給那些掙扎在死亡邊緣的達利特。



  英國人都很難理解這種行為。



  羅克可以理解,印度這個國家從來不是一個整體,境內一百多個民族,很難產生類似南部非洲一樣的向心力。



  說句不好聽的,南部非洲剛剛成立時,英裔白人也曾坐視南部非洲的布爾人掙扎在死亡邊緣置之不理,本質上和印度的婆羅門也沒什麼區別。



  事實證明,胡佛和詹姆斯·考克斯在第一次辯論中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總統大選的走向。



  第一次辯論結束後,社會調查表明,重視民生的胡佛,選情大幅度領先對外強硬的詹姆斯·考克斯。



  美國人已經對戰爭感到厭倦,詹姆斯·考克斯那一套,十年前或許很有市場,現在已經過時了。



  消息傳回南部非洲,羅克對美國的選戰走向並不意外,不過羅克沒精力關注美國大選,南部非洲聯盟成立在即,羅克最近的工作很忙碌。



  按照菲利普和各國總統首相商定的結果,南部非洲聯盟成立後,各國相應會大幅裁軍,國防將由南部非洲負責。



  與之相應的是,各國會將1920年度國防開支的一半,作為代價支付給南部非洲聯邦政府。



  這頭徹頭徹尾的霸王條款,其他幾個國家卻無力反對,莫桑比克王國和馬達加斯加以及西非這仨最配合,剛果共和國態度曖昧,剛果王國則是頗有微詞,巴里野心勃勃,並不甘心就此淪為南部非洲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