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783 華工




  說到歧視,歐洲人真的是種族天賦,簡直花樣百出。



  來到塞浦路斯島的華裔勞工沒有受到歧視,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還留著辮子,但是沒人敢歧視他們,他們和來自其他地區的印度、波斯、非洲勞工不同,從事強度低,但是技術含量稍高的工作,掙的錢當然也更多。



  “徵調華裔勞工組成部隊參戰,這,這不好吧——”伊恩·漢密爾頓第一次質疑羅克的決定,這些華裔勞工是以工人身份來到歐洲,不是合適的兵源,不符合英法聯軍的要求。



  “為什麼不好?他們都是18到25歲之間的青年,來到歐洲之前在遠東至少經過了半年的身體調養,稍加訓練就是合格的軍人,地中海遠征軍中的華裔士兵表現有多出色有目共睹,他們不缺乏戰鬥熱情,具備高超的作戰技巧,給他們一支步槍,他們至少比意大利人做得更好,要知道將會有35萬勞工陸續來到歐洲,他們都是符合要求的適齡兵源,我們完全可以抽調幾萬人,或者是十萬人組成部隊參戰,這會讓他們更有價值。”羅克居心不良,35萬青壯年,背後代表的人口超過百萬,如果這些勞工戰後不是返回遠東,而是移民南部非洲,南部非洲的華人實力會進一步增強。



  這幾年南部非洲一直在積極移民,遠東是最重要的移民來源,南部非洲一直重點在華人中對南部非洲進行宣傳,瞭解南部非洲的華人越來越多,羅克相信只要南部非洲表現出誠意,35萬華裔勞工不說全部移民南部非洲,弄走一半還是有把握的。



  另一個時空,大約有14萬華裔勞工來到法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戰後返回遠東,也有很多人留在法國定居,據說當時的跨國婚姻高達5000多對。



  這個時空來到法國的華裔勞工人數更多,不僅僅是華裔勞工,英法聯軍充分利用每一份力量,英國的海外自治領已經全部向法國派出了作戰部隊,法屬東印度派到法國的勞工高達66萬,印度派到歐洲的軍隊和勞工加起來有200萬。



  “他們的身體條件符合要求,但是我們和他們的政府簽訂的有合同,不能把他們用於前線作戰。”伊恩·漢密爾頓還是有顧慮。



  這個套路聽上去有點熟,很多在南部非洲工作的非洲人也都是這種情況。



  “合同不重要,如果有工人願意參軍,那肯定是他們主動放棄合同,這和協議沒關係。”羅克不在乎合同,勞工的薪水是通過政府結算,發到勞工手中肯定也會層層盤剝。



  和勞工相比,士兵的薪水更高,會直接發到個人手中,不會經過層層抽水,而且還有更好的福利,這都是勞工無法拒絕的誘惑。



  現在看起來合同還有點約束力,不過隨著戰爭的進行,合同的約束力在逐漸減少。



  以法屬東印度的勞工為例,最初法國政府承諾的也是不抽調勞工參軍。



  結果東印度工人來到法國之後,在工廠裡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每個月只能休息一天,繁重的工作讓工人疲憊不堪,為了擺脫工廠的環境,很多東印度工人自願參軍,有大約百分之三的東印度人在戰爭期間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