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742 運輸大隊長




  馬祖裡湖戰役後,俄羅斯帝國已經損失了52萬人,16萬軍人被德軍俘虜,即便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俄羅斯帝國毅然決然的向君士坦丁堡發動進攻,可見沙皇尼古拉二世對於君士坦丁堡的怨念有多深。



  為了應對俄羅斯帝國第八集團軍,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從巴士拉和大馬士革抽調軍隊加強君士坦丁堡的防守,對埃及的進攻依然在持續,不過進攻的兵力只剩下一個旅,這個旅的指揮官是德國人,雖然沒有真正攻佔蘇伊士運河,但還是將英國嚇出一身冷汗。



  馬丁不管君士坦丁堡和蘇伊士運河,調動六個師圍攻巴士拉的同時,馬丁命令駐紮在阿瓦士的206師向巴士拉後方迂迴,試圖包圍巴士拉。



  206師的行動速度非常快,接到命令的24小時內就完成了對巴士拉的包抄,但還是沒有奧斯曼帝國的軍隊跑得快,十月三十一號,經過一次象徵性的戰鬥後,被包圍在巴士拉的五萬奧斯曼帝國部隊向馬丁投降。



  馬丁隨即命令部隊繼續向大馬士革進攻,在大馬士革,進攻部隊終於遭到奧斯曼帝國守軍的頑強抵抗,這時候,伊普爾的戰鬥終於停止,史稱第一次伊普爾戰役。



  第一次伊普爾戰役對於參戰雙方來說都是失敗,但是協約國和同盟國不約而同的將第一次伊普爾戰役宣傳成為己方的勝利。



  協約國宣稱他們守住了伊普爾以及沿海的海港,遏制了德軍的進攻,還收復了一部分失地;德國人則認為他們阻止了協約國的進攻,守住了第一階段戰爭的果實。



  這兩個說法都有道理,協約國確實是收復了失地,但是隻有五平方英里,而德國侵佔的比利時領土是兩萬平方英里。



  德國人也確實是頂住了英法聯軍的反攻,但是施裡芬計劃已經徹底失敗,法金漢需要制定一個更龐大的計劃。



  在第一次伊普爾戰役中,德軍的傷亡有十萬人,英法聯軍的傷亡大約十三萬人,但是在英國的報紙上,德軍的傷亡人數達到三十萬,照這個速度下去,用不了多久,德國的適齡參軍人口就將全部死光。



  在英國的報紙上,德國在馬恩河戰役中已經損失了五十萬人,再加上伊普爾戰役中的三十萬,德國在戰爭爆發前的79萬常備軍已經全部死光,現在的德軍應該都是新兵蛋子。



  實際情況肯定不是這樣,德軍在馬恩河戰役中確實是損失慘重,但是並沒有五十萬那麼多,新年之後受傷的老兵會回到部隊,新徵召的士兵會逐漸成熟,所以到時候戰役的規模會比現在更大。



  英國遠征軍則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來自本土的遠征軍,加上從南部非洲、加拿大、印度調集的軍隊,英國遠征軍在法國的部隊已經超過30萬人。



  但是在馬恩河戰役和伊普爾戰役中,英國遠征軍已經損失了近一半部隊,伊普爾戰役之後,英國放棄了傳統的志願參軍制度,開始採用強制兵役制度補充兵力。



  另一個巨大的危機是炮彈的嚴重不足。



  這個問題不是英國獨有,應該說所有的參戰部隊,都存在炮彈嚴重不足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