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62 財大氣粗




  或者說,小斯意識到了,但是小斯不會主動推行義務教育,這也是所有貴族的共識,反正貴族的孩子可以到貴族子弟學校求學,平民的孩子就算了,血汗工廠才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菲麗絲回到約翰內斯堡之後,並沒有服從羅克的安排,老老實實在家裡養胎。



  回到約翰內斯堡的第二個星期,菲麗絲就前往紫葳女校,然後失望而歸。



  用菲麗絲的話說,現在的紫葳女校,和英國本土的布萊頓羅丁越來越像。



  布萊頓羅丁是貴族女校,一向以要求嚴格著稱,培養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淑女,在禮儀方面無可挑剔。



  但是菲麗絲不喜歡這種模式,菲麗絲更喜歡礦工子弟學校的那種開放模式,那更有利於學生們的成長。



  如果用一般的眼光來看,礦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兩極分化是非常嚴重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即便是放到英國本土的貴族學校裡也是絲毫不遜色,他們被編成單獨的班級,有最好的老師,最優越的學習條件,被當成重點中的重點培養。



  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沒有被學校放棄,即便是在小學階段,校方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有些人喜歡機械,有些人喜歡軍隊,有些人喜歡醫學,等等等等,這些都沒關係,礦工子弟學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組織學生參觀,如果小學畢業後,學生對於繼續深造沒興趣,那麼他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職業。



  到時候,紫葳鎮應該已經有職業教育了,就像現在的尼亞薩蘭一樣。



  菲麗絲非常贊成羅克的計劃,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去牛津、劍橋,約翰內斯堡和英國本土的情況還是不一樣,大英帝國有三億多人,本土的大學現在已經有數十所之多。



  約翰內斯堡和尼亞薩蘭的華人加起來現在也就是60萬,一所綜合性大學已經足夠了。



  在羅克的設想中,這所大學肯定會在尼亞薩蘭。



  “三年吧,最多三年之內,咱們的大學就要開始招生,現在當然是以工科為主,未來會適當加入文科院系,別迷信本土的牛津和劍橋。”羅克有自信,這一時期的牛津和劍橋也就是那麼回事兒,羅克只要願意砸錢,還有機會追的上。



  就在三天前,菲利普提醒羅克,在適當的時候,羅克可以前往英國本土學習,拿到一個正式的學歷證書,這樣更有利於羅克將來走的更遠。



  羅克並不迷信這一點,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是有很多人在成功之後會前往大學學習,補足自己的短板。



  當初塞西爾·羅德斯就是這樣做的,在1873到1881年的8年裡,羅得斯除了從事經濟投機活動外,還用近一半的時間回國到牛津大學學習經濟和哲學。



  菲利普希望羅克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那樣的話,不管未來的南部非洲變成什麼樣,羅克都能參與其中。



  羅克的理想,肯定是比菲利普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