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十節 繅絲車間(一)

    “你的想法不壞。”李么兒忽然心中一動。

    她來這裡搞絲業改良,重點還是在養蠶和繅絲兩個環節上,紡織並不是重點。因為目前外面方面更關心的是生絲生產,而不是生產各種花色繁多的綢緞。

    紋樣、花色上,各國的審美趣味有很大的差異。在其他國家還沒有掌握養蠶技術的時候,中國出口到拜占庭和波斯的絲綢多被拆解成絲,然後重新染色織造。明清的絲織品出口中,生絲也佔主要地位。

    所以不論是外貿還是工業部門,都對改進綢緞紡織並無太大的興趣。自然,李么兒也分不到太多的資源。

    雖然最終他依靠外貿部門的爭取,她獲得了一定的資源投入,還得到了豐生和,但是在織造領域上,她只能因陋就簡的改進現有設備。這也是她為什麼對豐生和這麼感興趣的原因。

    元老院工業體系下的紡織部門原本就是一個被忽視的弱勢單位。多年以來,除了在瓊山和臨高各設立了一個專門紡織特殊紡織品的紡織廠之外,就沒有其他紡織企業了。這兩個廠子生產的品種倒是不少,涉及到服裝、家用、工業、軍用航運各個方面,但是產品全部是內部調撥,沒有外銷的。民用領域的棉布全部從大明或者印度獲取。

    直到最近企劃院才啟動了“紡織促進案”,作為“工商促進案”的一部分,向兩廣地區的民間資本開放。

    雖然是鼓勵民間資本投入,但是民間資本除了錢之外,無論設備、技術和技術工人都要得靠元老院提供。既然鼓勵棉紡,資源就不可避免的向棉紡領域傾斜過去了。絲織業所能得到的資源便少得可憐了。百仞機械總廠批量投產的的新型紡織設備中,只有繅絲設備排上了號,綢緞織機只造了幾臺樣機和一些改進舊式機的套件。

    但是這些設備無一例外都需要外動力,不是花樓機、腰機這樣靠著機工腳踹手投或者腰臀發力就能驅動的,必須要用到外部動力設備。

    蒸汽機就不用想了,在企劃院給出的棉紡織廠的建廠技術指導方案上,建議採用水力機。

    水力機不但輸出功率比畜力機、風力機要大得多,輸出功率也穩定,非常適合規模化的機器生產。英國工業革命中最早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就是水力紡織廠。

    但是它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它需要一定的水流條件:必須緊靠有充足的水量河流;其次是投資很大。使用水力機需要很大的建築工程量。

    以絲織業目前在企劃院的優先程度來說,李么兒不可能分到相應的動力設備配額和投資,升級設備就只能是個泡影。甚至優先級更高一些的繅絲機也只能用在杭州使用的腳蹬式打盆機。

    這陳小哥想開棉紡廠,如果他能辦下來,就能申請水力機的配額,那麼那些受限於動力無法使用的改裝件和樣品就都能投入使用了。

    想到這裡,李么兒一下來了勁頭,試探地問道:“你的想法很好!不過辦澳洲式的棉紡廠可是一筆大生意。一寸布沒織,就是成千上萬的投入。你能找到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