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三節 閨閣的秘密(二)

    當然,他也可以提出讓大昌暫時墊付部分貨款,等米賣了再付清。這也算是常規做法。但是駱陽明知道目前元老院也很困難,這銀子收去了,轉手就有用處。

    現在聽到易浩然提出這個建議,駱陽明稍稍猶豫了一下。

    利用其他商號的財力,他不是沒有想過。但這畢竟是跨行操作,自古隔行如隔山,其他商號是否願意拿出錢來參與他並無信心;其次這麼一來,即勢必要有相當的回報才行。目前局勢兵荒馬亂,誰也不願意輕易拿出銀子來做買賣。非得有超額的利潤才行。

    要說利潤,現在糧食生意的利潤是夠大的,若無限價,翻兩倍的賺頭都有。偏偏這回的糧食生意的本意是平抑糧價。一石糧食做多能賺四五錢銀子。對糧商們來說或許不少,對於出本錢的投資者來說可就太低了。梧州這裡的借貸利息,在戰前年息高達六七成,有的高利貸的年息達兩三倍之多。就這個行情,現在都無人願意出借。

    “你的主意倒是不錯,可是這米糧是限價的,本大利小,還有風險。其他字號恐怕不見得願意……”

    “東家!你不能用過去看現在,更不能拿錢狗子的胃口來度量各家字號的掌櫃。”易浩然道,“如今各家都是有出無進,廣西的平定亦不知何日才能結束,各家都沒有生意做,銀子擱著又生不出小銀子來。若是能請解知府出馬,以官家的身份召集各家字號的掌櫃,言明販運糧食利國利民,大家出錢集資,賣出的利潤大夥分潤,多少總是有些收入,總比他們坐吃山空好。”

    這番話有理有據,讓原本傷腦筋的駱陽明頻頻點頭。想不到這師爺還真有一套!他不由得留心起眼前的這個半老的男人:此人雖說衣衫陳舊,一幅落拓的模樣,言談氣度與普通的師爺完全不同。

    雖說當初丁阿桃舉薦他來得時候說是在官宦人家裡當過塾師,不過看他的言談舉止,大概還當過幕客。

    駱陽明心生疑竇:這是職業帶給他的第六感。這郝師爺只怕不是個普通塾師那麼簡單,雖說這些日子他在店中安分守己,並沒有做什麼奇怪的事情,還是要對他注意一二。

    雖說有了疑心,駱陽明卻並不流於言表,只道:“你說得是,我這明日便去與諸位局董商議,一起向解首長進言。”

    駱陽明回到內宅,便又去向丁阿桃詢問這郝師爺的來歷。

    “他的來歷不是與老爺說過了麼?”丁阿桃奇怪道,“是西街上瑞錦堂綢緞鋪蔣家小姐的夫家親戚,藤縣人。在外面與官宦人家當塾師的。如今兩廣戰火正盛,不敢回家去,流落在梧州。”

    清水染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