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零二節 治安策略

    這話問得就有些責任重大了,許可考慮片刻,亦然回答道:“是這樣的。根據大圖書館的資料彙編和我們詢問地方耆老、官吏得來情報。只要能控制住地方治安和交通要道,就能有效的遏制住瑤民的劫掠活動。實際上就算我們進剿,實際上也是翻山越嶺的去攻城拔寨,並沒有像樣的武裝集團可以供我們圍殲。”

    “原來是這樣的。”朱鳴夏點頭,“這其實就是治安戰了。”

    “正是,”許可說,“我們真得動用大兵團去鎮壓,那才叫大炮打蚊子。而且會嚴重牽制我們的野戰兵力。讓國民軍去對付他們更合適。其實現在最為可慮的,並不是瑤民的暴動。而是地方上土匪的問題――他們的流動性比瑤民武裝可強多了,而且破壞性更大。”

    土匪是老問題,17世紀的中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匪,哪怕是北京城這樣的“首善之地”,出城就有土匪活動。廣州號稱南天第一城,一出大小北門就有被大天二搶劫綁票的可能。西江這條黃金水道的兩岸自然更不例外。而廣東明軍的潰散,地方上戰亂的破壞,使得土匪的人數和裝備水平迅速翻了幾倍。

    “……現在到處襲擾州縣的,襲擊我們部隊和工作人員,給我們造成巨大的壓力的,反而是土匪,”許可說道,“我最擔心的是,土匪可能會和暴動瑤民合流,目前看來,已經有這樣的趨勢了。”

    在舊時空的歷史裡,1635年的瑤亂只是小打小鬧,只有八排瑤參與了作亂,短暫攻陷了連山縣城,奪了縣印,旋即退出躲進山窩窩裡和官軍打起了遊擊。真正掀起軒然大波要等到八年後,八排瑤會同了連山縣的俍人,聯合了張獻忠的部將湯桃中、楊國枝的數萬流寇,連克連山、連州,劫掠陽山、英德等地。一時聲勢浩大,要到順治年間才被清軍鎮壓下去。

    “……要是不能儘快恢復社會秩序,土匪形成大股的流寇,瑤民武裝再和流寇大規模合流,那時候的局面就比現在難治一百倍了。”許可接著又提到了一個重要情報。

    “根據我們審問俘虜得知,目前活動在西江流域的土匪,不少並非潰散的明軍,而是從廣西過來的“官匪”。

    “官匪?!”朱鳴夏吃了一驚。“你是說熊文燦……”

    “不錯,”許可點頭,“雖然我們掌握的情報有限。不過廣西的明軍以小股土匪的形勢滲透回廣東,也當起土匪來了。”

    “熊文燦缺糧少餉,還要叫官兵回來送死,能樂意?”

    “怎麼不樂意,”許可說:“是叫他們去當土匪,又不是打仗。當了土匪自由自在,搶劫到的子女玉帛都是自己的――不比幾個軍餉強?”

    --------------------------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37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