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六節 工商聯

    廣州城中私人工商業數量眾多,門類複雜,從業人員眾多。不僅涉及到市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大量的國內外貿易。

    元老院並無包攬一切搞計劃經濟的意圖,這即不符合他們的經濟學理論實際上也做不到。但是這麼大規模的工商業依然需要進行有效的組織化。特別是接下來的稅務改革、幣制改革、推廣新設備等舉措,無一不需要一個本地工商業從業者的組織來協助。組織掌握這樣一個組織,也有利於地方政府能夠有效的動員廣州的工商界的人力物力。調控物價和物資流通。同時,也給予工商業者們一個專門向上反應的信息流通渠道。

    工商業者們過去也是有組織的,他們有得是以行業組織,比如“米糧行會”、“紗緞公所”、“錢業公所”……也有按照地域組織起來的會館。會館情況較之行業組織更復雜,即有同行業的,亦有跨行業的。就拿這販運糧食到廣州的大糧商們,他們即參與組織了“海陽會館”,又參加了更大範圍的“潮汕會館”,同時還是“米糧行會”的成員。

    象這位高舉高老爺,他雖不是洋貨行會的會員,卻是休寧會館的會董之一。

    這些林林總總的行會、會館,都要加以組織起來,這樣才能有效的加以控制和使用。同時也遏制他們在社會生活方面發揮太大的作用。“有困難找會館”,對於客居異地的商人和讀書人來說,會館是他們惟一的倚靠。

    高舉自然不知道元老院組織“工商聯”有這麼多的企圖在內。但是他本能的意識到這玩意“另有深意”。

    從澳洲人的一貫做法來說,他們“重商”是傳統。臨高這樣原本堪稱毫無商業的地方,硬是被他們造成了一個“商賈雲集”的興旺之地。到了原本就是四方輻輳,商旅雲集的廣州,豈能不大顯身手?

    但是,高舉從他一個商人多年和官府打交道的經驗來說,官府牽頭辦得事,不管理由多麼堂皇,最終目的都是聚斂。自己來當這個“工商聯會長”,那就是徹底上了澳洲人的“賊船”,到時候少不了有許多煩難事,恐怕還得擔上許多的罵名。

    然而反過來說,澳洲人最重工商,自己當了這個“會長”,就是廣州商界的“話事人”,澳洲人和廣州商界的上傳下達等於都要通過自己。很多事情必然要與他商議,這種權力可是廣州城裡商民裡的頭一份!

    高舉的心情時而興奮時而惶恐,兩種情緒在心中翻雲覆雨,臉色也不由自主的變幻莫測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