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八十八節 軍隊的算盤

    發動機行動執行到現在,前面完成淨化的人口按照這個分配比例隨到隨分配,去各個方向的人都有。各部門不清楚後續還有多少人能到來,自然也就對分配的爭議不大,縱然有,也比較容易接受企劃院的解釋――大家都存著“後面還有人,可以補回來”的希望。

    到了這個時候,過去迴避的人力爭奪矛盾將隨著內部公報的公佈而總爆發出來,楊雲的保險箱裡鎖著一份到目前為止各個部門已經分獲得發動機東西人口情況狀態表,農業部門目前分到的人口最多,所以吳南海冀圖再得到12萬人口的可能性極小。楊雲的計劃是再分他5萬人。

    他估計吳南海那裡會有較大的反彈:不僅是因為“最後的分配”只有他希望額度的一半都不到,而且接下來軍隊還會從他那裡拉走一批人。

    農委會是被人力部門當作移民的蓄水池使用的,剛剛從淨化營地裡出來的移民在沒有安排具體的出路之前都是在農委會當農業工人使用的。特別是某些部門因為工廠未能及時投產,或者某項工程暫時不需要再添加勞動力,那麼原計劃要投入進去的勞動力就會暫時交給農委會使用。

    目前撥給農委會的大量人口,有相當部分就是這樣的“暫存人口”。隨著一五計劃進入最後二年,一些重點工程即將完工,大量的產業工人將會從農業人口中招募,而且他還面臨著另外一個競爭對手,那就是軍隊--特別是陸軍。

    陸軍從第二次反圍剿勝利之後就沒有再進行過一次大的擴充。目前的幾個營被支離破碎的分割成多個支隊、分隊散步在北至濟州,南到越南鴻基的幾千公里長的各個孤立據點上。處處分兵,到處設防,有些分隊外派已經將近二年,脫離原建制太久,長期執行各種警戒勤務,對正規化養成和軍事訓練的影響很大。雖然建立了一些輔助部隊進行替代,但是改善不大――歸根結底還是缺人。

    計劃建立的國民軍,南部各縣人口太少,發動機行動開始後依託移民才勉強才完成了縣中隊的編成,北部各縣狀況稍好,但是比起各縣的人口來說,中隊的編制又實在太小了。總參提出的意見是北部各縣應該編成縣大隊,每個大隊編三個中隊才能基本滿足需求。

    而陸軍的野戰和要塞炮兵、工兵、輜重兵和騎兵等特種兵部隊過去因為缺少馬匹牲畜,只編成了少量教導隊、學兵隊作為架子部隊。發動機行動之後從山東和濟州島獲得了大量的馬騾等大牲畜,這些部隊按照編制已經開始漸次成軍。過去它們戰時基本靠臨時徵發民兵民夫,現在要將部隊員額全部補足。此外,建立聯合後勤總部之後,尚有數千後勤兵的缺額需要補充……這樣林林總總的算下來,不算海軍的需求,僅陸軍、聯勤總部和國民軍上個系統將編制缺額補滿,即使不再增加野戰步兵營,至少也得徵兵一萬人。更不用說陸軍已經明確的提出:必須在鴻基編成一個步兵營。否則“無法保證鴻基煤的安全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