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十節 香港規劃

    在中環原來的852基地擴建為大型貿易基地,設立海關、倉庫、民用客貨碼頭、漁業碼頭、市場、造船廠和水產品加工廠。

    在西環的龍虎山軍事基地設立駐港陸海軍司令部,電臺、軍事倉庫和海軍碼頭。

    港島的糧食、蔬菜和禽蛋供應主要由在九龍塘進行屯墾提供。屯墾聯隊將分佈在港島、九龍和離島地區的:九龍塘、將軍澳、葵涌、沙田、大浦、東涌等地,修建集中居住的設防城寨,主要從事漁業生產、蔬菜種植和養殖業。每個城寨作為一個農墾大隊部,大隊下面分若干中隊或者小隊。每個中隊建一個依託炮樓的村寨。屯墾隊採用全民皆兵體制,設有基幹民兵。不僅有從外地移來的移民,本地的各個村落也將全部“屯墾化”。較小的村落將按照“集村”的原則予以撤銷合併。

    在大嶼山島的東涌地區,將設立一個大型淨化營。從兩廣、福建運來的移民將首先在這裡進行淨化。然後再分流到各地。臺灣開發計劃很快就要提上議事日程。在大嶼山島設置淨化營將縮短移民的海上航渡航渡時間。

    駐軍總兵力為陸軍1個由3個步兵連和1個炮兵連組成的營級守備隊。1個海軍根據地隊、1支海軍分艦隊。海軍根據地隊編入1個海兵連作為快速反應使用。

    “這些兵力在初期足夠了。”解釋駐軍計劃的東門吹雨說道,“屯墾點還有民兵可以動員,即使不能充當戰鬥兵員,充當雜兵和後勤還是夠用了。”

    司凱德提議:在目前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除了武裝農場工人以外還可以招募一批黎苗僱傭兵,招募5~6個連就分駐在九龍和香港島的各個山口作為山地警戒部隊,堵住明軍或者大股海匪入侵的通道。至於武裝可以簡化:弓弩、砍刀再配發幾個手榴彈就可以了。

    “五六百黎人苗人,還單獨建制。我覺得不妥當。”吳南海當即表示反對,“就算要招募他們,也應該在陸軍中分散服役。”

    “這個問題再議。”東門吹雨說,“黎苗人口的利用恐怕沒有這麼簡單。”io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