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野 作品

第一卷-人間困 第七章.尚在人間

    白九靈舉杯,亭內外共飲之,飲罷又言:“少年事少年決!”

    山麓山道將起處,又來了幾個華服袞袞的少年少女,都摩拳擦掌,看著那直上青雲的霧中山道躍躍欲試。

    年少仿名山,今日,一向冷清的北山倒是一個熱鬧的去處。

    山腰處,三個少年汗溼衣襟,已經不再是疾步如飛,此刻相互牽扶著在山道中向上爬升,先前上山,三人各自按照臨行前師門所授,皆認準了各自心中的道,道清途明,只覺健步如飛。

    可隨著山道上升,道中霧氣漸濃,甚至於目不能視,三人幾次差點走散。再往上,餘有興心中道途逐漸迷離,好幾次差點迷失,幸得成有器和布有量相助才迷途知返,重歸己道。於是三人不敢大意,只得放慢速度,一步一階,相扶共進。

    餘有興再不敢大意,事關大道,於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踏實向上,落地有聲。

    布有量心中氣惱,這餘有興吊兒郎當,好不自覺,自爬山之初就嬉鬧不停,自己受了影響,對自己腳下之道略有放鬆,不知會不會對登頂有影響,若是真的因此而影響了自己的大道升高,那時悔恨已晚。

    成有器倒是始終不卑不亢,專注大道,用心如一,還不時提點兩個師弟,可是此時也不免感到心累,總算知道了那長青老兄為何不與我三人共同上山。

    這山道霧氣愈發濃厚,越往上越發困難,即使有臨行前師門指點也有迷途之險,更別說圓滿領悟己身之道而登大道之巔。

    其次根本不知頂點到底在何處,心中難以有望為繼,只得硬著頭皮往上,心氣耗損嚴重,不知能否堅持到底。

    再次現在我們三人走在頭裡,他們緊跟在身後,必須時時提防,保持距離,若被趕超,心氣一墜,則登頂更難。

    想來上山之時,我等三人還為爭先上山而爭執不休,當時長青老兄側臥一旁定是當笑話來看了,果真可笑,一時心中對少年長青提防更深。

    也難怪這次出門之後師傅師伯們對我們約束甚少,入鎮後,更是撒手不管,各忙各的去了,想來在師傅師伯們眼中我們是何等稚嫩不堪,要趁著這一次下山多加磨練一番。

    三人抬抬頭,已經不見天日,相互牽扶,埋頭向上。

    三人身後不遠處,白衣墨竹的少年長青依然緊緊跟在趙牧靈身後,此刻雙目湧血,兩股顫軟,站著一動不動,大喘粗氣,頸後長髮覆蓋處,汗溼長衫,將長髮溼透,熱氣蒸騰。

    一路跟隨,憑藉在山門藏書樓中偷學的一門不需天地靈氣,可憑藉自身血氣支撐的神通望氣之術,本來想跟著一個熟門熟路的引路之人,借他山之玉儘可能多的圓滿自身大道,心想趁此東風,定可輕鬆登頂。

    哪知道上山一看才發覺不對,眼前的趙姓少年竟是一步一階掃山而上,掃帚為筆,每掃一階便臨摹一階大道。然後每行一步,便是腳蹬大道,難不成是要以一身系大道三千?

    世上真有如此人?越看越心驚,越看越興奮,心想著若真能緊跟此人履盡大道三千,那日後我豈不是就能與大道之巔齊平?

    一時貪心作祟!於是運轉神通,緊跟其後,但神通侷限,需得眨眼休息,雖然沒能窺盡他腳下每階大道,有所缺漏,但所缺不多,若他盡悟大道登頂,我就是大道第二人,於是也不管自己的大道為何,就想要走在別人的路上越走越寬。

    但是越往上,霧氣越濃,運轉神通更加消耗自身血氣,加上大道之重盡在一身,直到臨近半山腰,終於自身血氣已經難以為繼。

    再運轉神通已經看不清那趙姓少年所履大道,身負大道之重也終是到了極限,兩股顫抖不停,幾近虛脫,不得不中斷神通,所以才導致雙目湧血,背溼結髮。不過少年已經心滿意足,因為收穫頗豐。只要再休息片刻,接下來以自己的道接續登頂即可。

    少年長青心中萬分閃動,看著前面趙姓少年的身影在山道濃霧中漸漸消失,頓時一臉恍然大悟的神色,心中驚怖道:“從上山到現在他可曾停下過片刻,掃每階大道,履每一步,他的氣息依舊如初,上山時一心只顧著窺其大道,現在回想,瞧他的樣子好像一滴汗都沒有流?

    “他真的不通修行之道?瞧著他呼吸之間不得其法,是一介凡體無疑,雖然心中還是疑惑重重,但漸漸稍寬。

    “只是不禁想到,若是有朝一日他入道修行,那會是何等景象?只是轉念一想又搖搖頭,不知道這一次你能否熬得過去都是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