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錯

這是他們探索的第一條路。某些特殊的產物需要經歷漫長的生產流程,無法通過製造機直接提供。這樣的東西,他們可以通過工業化來優化生產流程,使得不能克服的原材料生產困難得以通過效率削減。

只要他們能夠持續研發出難以替代的優秀材料,那他們就能保留工業化,保留工人,保留工會,保住他們的一切。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第二條路。雖然他們幾乎不需要任何生產資料,但他們想要達成那樣的程度,獲取對應的社會地位,還是需要學會相應的法術,還是需要達成一定的修為。

他們的第一版趕工出來的教材非常好用。在那個時期,人群中湧出一大批能夠勝任生產工作的人才,在完成教育之後,他們立刻成為了能夠勝任令人歎為觀止的生產與研發工作的頂尖人才,給人群輸入極大的信心。

但之後幾代就不再如此了。能夠勝任相應工作的人才越產越少,經歷過教育的人多了,但人才產率卻顯著降低。

他們將錯誤的根源歸咎於他們的生活過得舒服了,沒有那種長期磨礪出來的緊迫感,因此學習的積極性不如前代,最終全都在擺爛,被懶惰擊敗,甘居人下。

當然,這顯然不怪他們。他們的失敗不是他們的錯。他們的教材中寫道,正確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一件事物必然同時存在正確與錯誤的多面,他們需要不懈追逐的從來不是多餘的正確,而是協調。

正確喂不飽他們,正確服不了民眾,正確無法給數量龐大的人群帶來安寧。想要最終走向他們想要的生活,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需要在實踐中得到真知,從真知中編織協調。

協調使得人們可以對看起來不那麼光彩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知道他們生活在自己的現實之中,而不是非錯即對的理論之中。他們認為,有些錯誤可以幫他們走向更好的生活。

他們的教材越編越爛,他們的老師越招越不稱職。在他們的協調之中,他們限制了能夠脫離設備完成生產的人數,限制了該層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