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人

這個理由作為出發點的話,可以說完全是杞人憂天。雖然他們開孤兒院,建立收鏡中人工人的公司,但他們完全不屬於慈善機構。他們不被資本慾望奪舍,某種程度上更加類似於關係紐帶的組織。就算被資本奪舍,也絕不至於很快垮掉。

不過由於前代掌權者們沒有給後來者足夠明確的指導思想,繼續這麼下去他們的組織是很容易被慾望奪舍的。

不知是否算他們運氣好,他們迷茫的選擇最終歪打正著。他們選擇培養,成長條件截然不同,對於經濟的訴求不明顯的孩子們成為繼承者候選人的決策可以抑制這種類型的奪舍。

這些一開始地位就特殊的候選人們成功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這些孩子們雙親都是鏡中人,對於鏡中人,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什麼憎惡。他們知道鏡中人其實也是受害者,只是這些受害者們就像身上綁了炸彈的人質,他們的存在威脅到了所有身邊人的生命安危。

安全性風險被多次成功證實,並且講給新的候選人。身上留疤來確認是否是鏡中人的途徑便是出自相關事件。

最終取得這場對抗勝利的自然是換了好多批的候選人們。候選人在一輪輪的經驗與嚴格篩選中逐漸獲得了優化。

最終,有一個在後來極其出名的候選人的成就影響最大。他讓自己那被替換的鏡中人父母摘去了緊縛命運的緊箍咒,使他們生為鏡中人,卻最終克服了鏡中人的弱點。

說到底,鏡中人和正常人本來就沒有任何差別。只不過是復生工藝的問題而已。鏡中人竭盡全力摘除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同類都摘不去的弱點,可喜可賀。

這不是候選人的施恩,這是他們在候選人的身份協助下跨過的坎,是他們精密計劃的結果。

這個突破對他們來說極具影響力。鏡中人與普通人的差別就此被抹去,非常順理成章。

不過這件事本身就不夠可喜可賀了。隨著產業需求的成長,鏡中人並不足以滿足需求,替代品早就出世了。只有鏡中人摘去自身的弱點本身足夠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