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啥名字要 作品

第608章 動盪

    市民階層不同於農民,農民們要不是有自己的地,要不是用地主的生產工具給地主工作,至少吃穿不愁,再沒錢不至於餓死,走投無路了地一賣,把自己也順手一賣,給人當個家丁傭人,照樣活。市民們就不一樣了。

    市民們沒法自己種地自己吃,賣自己去當什麼僕人也不一定找到門路,作為溢出人口,市民階層好的沒學到,陋習倒是卷出不少。沒錢還裹腳大多出自這個階層。這些天天為吃飯而奔波的人們生活的風雨飄搖,要不說士農工商,農還排的不低,也是有理由的。至少農民混再差不能真餓死,又不是打仗了流離失所,老被劫掠,這些不被貨幣漲跌折磨的死去活來階層排的不低合情合理。

    至少之前是這樣的。隨著新農具的大範圍入侵,本來並不是必要的修煉體系強行入侵生產,讓他們那裡的地產爭端與過擴代價搞得太嚴重,農民們可是過了一段折磨的時段。

    本來大帝推行官營,強行壓住修煉成本,大幅提高產出,搞得挺不錯,這麼個新聞一傳到正高歌猛進擴大種植面積的農民們耳朵裡,立馬就引發了社會動盪。

    士農工商的評級肯定不是僅僅建立在貴族的偏見上的。一切都講個基礎。這樣的評級實際上只代表一件事,貨幣經濟發展得非常糟糕,商人們一直在被貴族老爺們用貨幣收割,怎麼吸血都相對而言骨瘦如柴,只有正常過活的農民怎麼都餓不死,錢從來只是添頭,才過得不錯。

    由此可以推出,士農工商,農確實是站在高點的社會階層。那麼,由他們引發的麻煩就理所當然是大事件。

    這就是大帝計劃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群眾路線。從上層搶出利益來,給到農民們明顯的生活改觀,那麼到了出事改觀保不住的時候,這些集體就很容易坐不住。

    這些高速擴張,產生農民聯盟集體的階層很快就對此新聞產生了反應。大多數集體想到的第一反應,理所當然就是集群抗命,拒絕優惠政策消失,緊接著就是大面積聯合,組織招攬高級的修士,給就近政府斷糧威脅。糧食多是他們種地的糧食多,關貴族老爺什麼事。說沒有就沒有,巨大面積的耕地給市中心一圍,誰負得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