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小兵 作品

第248章 項目大得超出預期 (求推薦和收藏)

    蘇長空在送走了謝虎生和冷敬榮,立馬就忙了起來,也不知道是不是謝虎生他們知道蘇長空在搞渦扇6小推力版本借殼計劃後起了作用,1410廠對渦扇6資料和實物的移交,比之前蘇長空與蘇光地約定的時間,快了很多。

    不僅只是時間上的早,而且在速度也快得讓蘇長空都傻眼了,原本需要長達數月的交接,只用了半個月就完成了。

    不過好在1199廠有國內最大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團隊,半年前成立的電腦繪圖小組已經開始第四批成員培訓,有超過200人的隊伍已經可以使用電腦繪圖了,後續的培訓隊伍還在擴大。

    除了人員的增加外,電腦也開始國產,得益於國內與西方的關係不錯,加上此時電腦在國外發展並不像後世那麼好,1199廠利用自己的外匯,陸續引進了相關的生產線,並在魔都的電子廠開始小批量生產,雖然產量不多,可是每月超過300臺的速度源源不斷的進入1199廠及1199廠的下屬工廠。

    而且整個整個渦扇6小推力版本渦扇6x的設計,其實早在半年前有了電腦之後,蘇長空就在秘密的設計之路,其設計路線選擇了,全球三代機中唯一使用單轉子發動機的m53發動機。

    該發動機的裝機對像幻影2000,該機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唯一的對手就是m國的f16,兩種戰機都是單發多用途,充分說明了m53發動機的可靠性。

    而蘇長空的套路就是借鑑m53發動機的發展思路,再加上超前的設計理念和這一年來在材料,電子,加工上的積累快速搞出一款渦扇發動機來。

    說起這個快,就不得不說蘇長空借渦扇6這個名頭的重要性了,因為即便是m53發動機當年研發時成功避開了第三代航空發動機10年風險窗口期,整個項目也進行了12年。

    所謂的10年風險窗口期就是發動機長達近10年的試飛改型,這一點在f100有極大的體現,該發動機在70年代中期定型,到80年代中期性能穩定,這也是渦扇6已經可以準備小批量試產時,放棄生產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蘇長空可以藉著後世的經驗能避開這個風險期,可得找一個理由,而已經進行了15年之久的渦扇6就是最好的理由了,因為接下渦扇6x要在2年內實現小批量產。

    關於渦扇6x以及超7的合作方蘇長空還是有點沒想好。

    就距離而言1199廠與1132廠,1420廠都在蜀省,而且1199廠新的工廠就在錦城,可是在項目上1132廠忙著殲7iii,1420廠的是給1132廠配套的。

    就潛力和產能而言與蜀省相臨貴省卻有國內最大的飛機配套生產基地1011基地,在體系上比蜀省的1132廠和1420廠還要完備,只不過是三線時期興建,在配套上還沒有完全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