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七十七章,萬隆會議還開不開

    錢學森的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團隊現在越來越厲害了。



    這個團隊和以前唐華的各種項目小組差別不小。



    唐華的團隊就是唐華論證、唐華規劃、唐華設計,在設計實現階段,他拽來的小組開始發揮作用,把控各個主要零件的生產,交付和質量控制,頂多有點兒邊緣設計要完善。



    T50和T51計算機的時候尤其如此。



    後來X小組研究集成電路,算是組織了黃教授和謝希德兩員強將參與,比T50和T51計算機好些,但是論證大方向發展和總規劃,還是唐華來做。



    光纖的研製和工業生產,理論交給了趙忠堯,工程交給了王大衍,這比X小組又稍微進步了些。



    錢學森的團隊以召開“技術民主會”為特色,要做一個東西,錢學森並不是馬上定下來總規劃,而是讓幾個小組的頭兒先進行思考,之後將思考成果帶到會議上,開頭腦風暴。



    如果沒有穿越視角作弊的話,其實錢學森這種團隊研發方式是正確的……



    現在錢學森回國才一年多,姚桐斌、屠守鍔、黃煒祿、任新民等一批人就迅速形成了一個各司其職但又相互瞭解的運載火箭/彈道導彈設計規劃小組,和錢學森一起,正在走“研發一代、規劃一代、論證一代”的滾筒式研發道路。



    研發一代指的是射程600公里的DF-1以及能上太空的TK-3探空火箭。規劃一代是DF-2中導,論證一代是DF-3遠導。



    比如今天發動機樓的測試,除了對DF-1使用的發動機進行600秒長程測試,還對DF-2的第一級發動機進行了點火試車。



    作為標準射程1800公里的中程導彈,DF-2比DF-1更大,速度更快,第一級發動機所需的推力也更大。



    ……



    從承德回到北京幾乎用了一個白天。



    回到北京,唐華正趕上人大副委員長、前政協副主席張瀾先生的追悼會。



    “經主席的特赦,杜聿明、薛嶽兩人已出功德林,安頓下來了。”



    去年12月新當選的政協副主席葉TING在唐華旁邊說。



    “你去年資助了杜聿明先生在美國讀書的大兒子?他想當面向你致謝。”



    唐華:“哦,這麼快?”



    要不是打算提前釋放張淦、薛嶽、常經國,杜聿明應該是在1959年功德林的首批大赦時才出來的。



    “我先問問總理。如果沒問題的話,見一面可以啊。”



    ……



    “唐先生你好……”



    “杜先生,不用這麼客氣,我是晚輩,您坐著就行。”



    唐華、統戰部長李偉涵一起去見的杜聿明。



    唐華上前一步,扶著杜聿明重新坐回椅子。



    作為1904年生人,杜聿明差不多40多歲身體就垮了,進功德林時全身上下都是毛病,睡一覺醒來脊柱都會保持側臥壓出來的形狀,一上午都無法還原。



    “我呢,也是無意中知道貴公子在美國讀書,後援無力的事情。”



    唐華說,“因為我比較熟一個人,您的女婿楊振寧。和楊振寧搭上線之後,又拐了幾個彎,知道了你家現在的情況。”



    1949年,27歲的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讀博士後。那時的院長是奧本海默,他在自傳裡說,那時候他最愛看的場景就是楊振寧、李政道、費米在普林斯頓的草地上討論粒子模型。



    1954年楊振寧已經小有名氣,因為提出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踏入“物理學家”的俱樂部。



    杜聿明:“小女和女婿在普林斯頓研究物理。哎呀,說起來我應該勸他倆回國,用自己的學識為國效力。”



    唐華:“不不不,不要。楊振寧的研究方向,怎麼說呢,太高級了,只有在美國才有足夠的物質條件進行,回到中國我們沒法給這些條件。”



    杜聿明:“高級?那是不是等他研究出結果了再回國呢?”



    是很高級。高級到了直到2020年,宇稱不守恆、弱電統一等等理論還沒法在國民經濟方面實際應用。



    基礎物理的研究就是這樣。這研究是為全人類的進步而做的。既不能加中國的GDP,也不能加美國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