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六十章,一電二鋼三造船

    “唐部長,我們正在鼓搗特供給美國的C55計算機呢,樣機有幾臺了,正在做最後的測試,要不要來看看?”



    “不看了,你們繼續鼓搗吧。”



    唐華到上海,新任電子信息工業局局長李強先給他打了個電話。



    聽說他們在搞C55特供計算機,唐華就完全沒了興趣。



    全新的集成電路計算機T55都快出來了,這個C55是晶體管計算機,而且用的還是T50、T51那樣的第二代晶體管,這有什麼好看的。



    T55計算機……現在正在北京生產芯片和試組裝第一批樣機。



    上海芯片廠尚未建成,目前可用的生產線只有一條,X小組在北京計算機所搭建的芯片線,從16微米提升到10微米工藝後重新投入生產,芯片封裝和機箱組裝在北京望京的電子工業區進行。不過11月份,北京將會把封裝好的幾種芯片運送到上海,讓上海周邊的工廠也承擔一部分T55計算機的生產。



    ……



    上海寶山區長江西路,上海市第一鋼鐵廠。



    上鋼一廠始建於1938年,前身是日本人佔領全上海後建立的日亞鋼鐵公司。



    1945年日本投降,日亞鋼鐵公司被國民政府接收,隨後停產。1949年上海解放更名為上鋼一廠,同年開始復產準備,1950年重新點燃高爐。



    上鋼一廠規模其實不小,但最大的問題是設備為日製和英制混雜,和當前蘇聯的鋼鐵設備體系不一樣,維修比較麻煩。



    “從1953年1月起,上鋼由海南島海運供應鐵礦,湖北河運供應煤礦,煤鐵的物流都非常順暢,”上鋼一廠廠長介紹道,“海南的鐵礦品位高,用起來很方便。我們廠去年產量達到了30萬噸,今年有信心衝擊35萬噸的紀錄。”



    唐華:“今年可以衝擊35萬噸的紀錄。不過從明年1月起,一廠要進行一號平爐改氧氣頂吹轉爐的技術升級以及一號鍊鐵高爐的擴容,你們要和鋼研院的專家一起,控制好改造工程的進度,如果延誤得太嚴重,1955年你們的生產紀錄可就沒法刷新了。”



    廠長咧嘴笑著保證不會掉鏈子。



    “葉老您好。”



    在一號鍊鐵高爐外,唐華和廠長看到了正在勘察廠區的冶金學家葉渚沛。



    “唐部長,”葉渚沛說,“廠區其實已經勘察完了,改造工程規劃都快完成了。其實我在想,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等到1955年1月1日才關停改造呢?按現在的工程設計進度、物料準備情況,12月中旬一號高爐和平爐就可以關機開始改造了。”



    唐華微笑指了指身旁的廠長,“戴廠長希望1954年創下年產35萬噸鋼的紀錄,如果不是特別要緊的話,鋼研院可以稍微配合一下上鋼一廠的工作。”



    戴廠長也在一旁拼命點頭。



    鋼鐵冶煉的技術……雖然是傳統工業門類,但二戰結束後也是有不少技術進展的。



    21世紀及以後的鋼鐵技術進步絕大部分是環保向:節能,減少碳排放,減少二氧化硫排放,減少PM10和PM2.5產生量,等等。



    這些技術暫時還不急……



    唐華讓鋼鐵工業局、鋼研院把研究重點放在氧氣頂吹轉爐鍊鋼上。這是20世紀50~70年代最重要的鍊鋼技術革新。



    所以現在鋼研院同時在進行著低、中、高三個等級的技術研發。



    低級是小型鋼鐵廠,已完成設計,正在全國普建,建設的同時收集各鋼廠工人的經驗心得,改進設備或改良運作流程;



    中級是完成現代化鋼鐵廠所有設備的國產化;



    高級研究是儘快搞定氧氣頂吹轉爐鍊鋼技術。



    選高級研究方向的專家只有葉渚沛一人。



    歷史上也是他大力在國內推動氧氣頂吹轉爐鍊鋼。



    1952年,奧地利奧鋼聯公司製成第一套純氧頂吹轉爐鍊鋼設備。中國其實並沒有落後太多。1954年,葉渚沛開始試做一套小型氧氣頂吹轉爐鍊鋼,但因為當時國內冶金行業門派繁多,對發展方向的認識不一,直到1962年,葉渚沛的3噸氧氣頂吹轉爐才在首鋼(石景山鋼鐵廠)落成。



    現在的話,葉渚沛在石景山鋼鐵廠的第一臺實驗性氧氣頂吹轉爐是今年8月份落成的。建成投產之後葉渚沛就到上海,準備改造上鋼一廠的一號高爐-平爐。



    從1950年到現在,葉渚沛先後研究了矮胖型高爐、“三高”冶煉、低品位難選礦、複合鐵礦選礦這幾個中國急需的冶煉技術。1952年奧鋼聯公司的純氧頂吹轉爐成功,這是葉渚沛自己查閱科技信息之後敏銳地感覺到有搞頭,主動提出應該發展這個技術,而不是唐華下指示讓他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