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四十三章,主席要視察瀋陽

    “老王,看了前幾天我轉發的坦克4師內蒙古演習的彙報吧?營連夜間對抗演習那一段。”



    聽唐華問,王大衍回道:“看了。演習過程,簡直……有點出乎意料了。”



    1954年5月,全軍唯一的T-54坦克師——坦克第4師第10團拉到內蒙古大草原進行幾個科目的演習,其中包括營級夜間對抗演練。



    這是總參軍訓部和裝甲兵司令員徐光達親自壓陣的綜合演練,每個科目的總結都是要作為今後全軍裝甲部隊演習訓練模板的。夜間對抗演練中,坦克4師的坦克兵們紛紛祭出了自己過去兩年使用夜視儀的心得,讓對抗演練完全跑偏了。



    動腦子的坦克兵很早就發現夜間作戰時,對面坦克的主動紅外大燈就像指路明燈一樣。現在夜視儀的工作模式是開紅外探照燈,照在物體上反射回來被銻化銦感應器件接收並轉換成可視的畫面。如果夜視儀的探測距離是1200米,那自己的紅外探照燈能被至少2400米外的同類型坦克看到,而自己還矇在鼓裡。



    對抗雙方各20多輛坦克在夜間從相距5公里開始接近、對戰,第一次對抗,第二天第二次對抗……從第二天開始,越來越多的坦克選擇不開紅外大燈,炮手瞪大眼睛看屏幕有沒有對面不長腦子的坦克開燈。即使屏幕上什麼也沒有,坦克兵也不想開自己的紅外探照燈,雙方就這麼摸黑打。



    從第三天開始,“摸黑亂打”竟然成了夜間對抗演練的常態。



    唐華:“如果雙方坦克都裝備了主動紅外夜視儀而且性能相近,主動紅外大燈反而成了將自己暴露給對方的罪魁禍首。坦克4師的指戰員都是打過抗美援朝的老手,他們已經總結出了這一點,所以演習的過程特別出乎意料。今後被動探測方式應該是夜視儀的發展方向,主動探測可能要逐漸淘汰。”



    王大衍:“就像反艦彈和正在規劃的那種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那樣?”



    “和這倆相比,相同的地方是都採用被動紅外探測方式,”唐華說,“不同的地方是,坦克的被動夜視儀得成像。”



    王大衍:“說起來這段時間我還真琢磨過這個東西……”“停一下,”唐華又說:“先別把思維侷限在紅外這個領域。”



    王大衍:?



    “可見光的夜視儀,就是我們肉眼可見波段的電磁波,用一個像增強器來增強我們所接收到的微光,增強到人的眼睛可以分辨景物的光強度。”



    ……



    在長春光電所,王大衍拿出了他攝像的被動紅外探測裝置的概略圖紙。



    “喲,單原件感光,利用機械設備控制鏡片轉動,將光線反射到感光組件上。”唐華看王大衍的設計,有點兒1956年德州儀器開發的前視紅外線系統的意思了。



    “就是這整個系統太大了,”王大衍說,“我就隨便畫了一下60x60個感光原件的系統,發現帶上光學系統、機械掃描系統和製冷系統,都快把炮塔塞滿了。”



    60x60個感光原件就是60X60像素,這麼小的圖像,看什麼都是糊得一匹。然而就這圖像糊糊的60X60的夜視儀體積也很大。這玩意得配製冷系統,注意不是冷卻系統,因為要想接收色溫範圍很廣的紅外線的話,感光原件就得保持冰凍狀態。



    “被動夜視裝置我們兩條腿走路,一個方向是微光夜視儀,一個方向是紅外成像儀,兩條腿一起走。”唐華說。



    王大衍:“都交給長春光電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