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二十六章,就叫798藝術中心吧




    “這麼多的電路器件,都被縮微到這片小東西里了?”



    列別傑夫打開的是一張1米X0.8米的X5304芯片圖紙,就算圖紙這麼大,每個元件在圖紙上也只佔有黃豆大小的地方。



    “計算機……基本元件技術的發展已經超出我的認知了。”列別傑夫說,“當然更超出了普通人的認知。好吧,把計算機硬件和結構的技術手冊給我。”   列別傑夫的工作是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和構架,以前在上海的時候他也不需要管那些“炮彈筒”——晶體管搭成的運算單元——的內部結構。



    唐華拿過來一疊資料:“老列啊,這個計算機說超算有些勉強,我並沒有盡一切可能實現這臺計算機的算力最大化。按以後我們的標準,可能其實只算一臺大型機。但是,就算沒有做最大化設計,它的運算能力應該也是TC53的三倍。”



    沒有做算力最大化設計的另一個原因,是X小組的這條試驗生產線突擊生產一批X5300系列的芯片,之後就要進行技術升級。謝希德和黃坤已經探討和研究了技術升級的方式,爭取從16微米優化到10微米。這幾乎是現在這一套生產線設備的極限,效果是可以把芯片集成度從1000個晶體管提升到2000管。



    芯片生產線大概1月中旬關停升級,生產出來的X5300系列芯片做超算會用掉很多,但還要用芯片來造一些其他的產品,比如少量批產X54通用計算機、工控計算機、向量機等等。



    反正是不能把產出來的這一批芯片全拿去堆超算。



    列別傑夫先看資料的第一冊第一頁,是一張全系統藍圖,六個機櫃和兩個控制檯。



    不但機櫃數量從16個縮到了6個,每個機櫃的尺寸也縮小了一半。



    其實從TC50開始,唐華就在模仿西摩 克雷的世界第一臺超算CDC6600的結構。現在從晶體管首次進入集成電路領域,但恰好現在又不方便堆太多的處理器,所以CDC6600的大十字或者說大X字佈局還是挺好用的。



    至於以後超算要不要變成天河系列那樣的擺滿書櫃的圖書館狀,那就看實際需求再說。



    ……



    工業計算機研製小組的實驗室也在北京計算算機所,另一座樓的地下室。



    在地下室的正中,擺放著一臺蘇制6H82萬能銑床。



    在瀋陽第一機床廠投產前,工控計算機研製小組只能用蘇聯機床來做試驗。



    其實按現在國內計算機的技術狀況,工業計算機和數控機床一兩年前就可以搞定了,但那時候沈一機還是一片工地,沒得搞。計算機系統和機床廠的投產時間必須得匹配,不過這樣也好,時間稍晚一點,可以用硬件更好的計算機。



    “調過了嗎?調好了嗎?”



    在地下室角落的計算機前,計算機程序員郎則謙對銑床操作工大聲喊道。為避免灰塵損壞計算機,機櫃被研究小組藏得很好,覆蓋了一張油布,機櫃上的氣孔也被堵上了。這樣計算機散熱會差一些,但反正不是長期開機全力運算,應該也沒事。



    計算機和一個控制器相連,控制器再和銑床相連。6H82銑床本身也被修改過了,電動機的控制電路和在蘇聯剛出廠時完全不一樣。



    “重新調校過一次了,至於調沒調好,要不再試一次吧。”



    聽操作工這麼說,郎則謙癟癟嘴,按下了回車鍵。



    銑床的馬達呼嘯吼叫起來,刀具運動,切向新換上去的一塊塑料板。地下室一片狼藉,噪聲驚人,要不是測試時加工的是塑料板和塑料塊而是金屬,那噪聲可能還會加倍。



    只用了幾秒鐘,銑床就在塑料板上挖出了一條弧形溝槽。



    “起始座標這回是對了。”郎則謙和操作工一起觀察塑料板,作為測試用的塑料板上面當然預先畫好了縱橫座標線,就像表面有一張網格地圖。



    上一次試驗,銑床下刀的位置不對,大概滯後了半秒。這次看起始位置,應該是對了。



    “這條弧線準確嗎?”郎則謙發出疑問。



    “我看不出來,如果有誤差,那應該也不大吧。”操作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