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七十九章,戰俘互返的意外事件




    上午抵達安東,中午安排宿營。按照預定計劃,從下午開始,被俘人員要被紀律部門和軍委幹部管理部逐個提出審查。



    “解放軍同志!解放軍同志!”



    在由我軍幹部帶隊前往軍營的路上,一名被俘人員失態地大喊,“我有話要說!”



    ……



    “66軍197師590團二營二連一排副班長李福林,坐下。”



    “報告解放軍同志,我不是李福林……”



    被俘人員低著頭,“我是國民黨軍201師的,原來的名字叫王富爾。民國41年11月,長官突然把我叫出去,說執行特殊任務。半個月後,我就和好多弟兄一起上了船,送到了韓國。”



    ……



    王富爾是第一個自爆身份的偽戰俘。



    “報告長官!我……我投降!”



    下午的提審,戰俘彭正大一進審查室就說了這句話。



    “我民國38年年8月被國民黨軍抓壯丁,抓起來就送到了臺灣,在臺灣國軍當兵當到41年11月,然後長官把我弄過去,先給我們看一大排的金條,然後告訴我們只要配合他們去韓國執行任務,安全回來的,每人5根金條。哦,我不叫彭正大,我叫錢凱。”



    下午到晚上的提審,來自臺灣的偽戰俘一批批地,或自認身份,或問兩三個問題就主動交待了。



    “……我本來當著大頭兵,突然長官把我送到韓國,在韓國情報處的一箇中校給我們訓話,讓我們假扮志願軍俘虜,停戰以後,回到國內就聚集起來發動兵變……”



    ……



    “……國軍眼看連臺灣都守不住了,我哪敢造反哪,我被送到韓國後就想好了,什麼兵變,都一邊去,停戰了我一被遣返我就坦白交代。解放軍同志……我這算是投誠還是起義?”



    審查人員看了看眼前這個真名叫吳勞易的假戰俘:“算投誠。如果你沒有其他的歷史問題,我們會給你按投誠國軍士兵的待遇辦。”



    ……



    “李部長,你的推斷果然沒錯,他們遣返回來的我軍被俘人員裡面摻了好多國軍。”



    在審查暫住的軍營裡,軍委總幹部管理部副部長許立清對李刻農說。



    “去年下半年,我們和聯合國軍一方在華川談判桌上互通手頭的俘虜人數,他們報上來近三千人,我和志司就開始懷疑了。”李刻農說,“他們提交的花名冊我們看出來不少疑點。名單中有的被俘人員的部隊戰友很明確地認證,這個人應該是中彈犧牲了。一個兩個可能還算個例,但我們調查之後,這樣的人居然有五十多人!過了一年多,這些戰友認為九死一生、十死無生的人,居然大批出現在花名冊裡,這就不對勁。”



    許立清:“所以李部長就想到美國人可能會用我們犧牲的戰士的資料來作假,往被俘人員裡面注水。而且還發現了軍統介入這事的跡象,那就更明顯了,國軍要往裡面摻敵特人員。”



    李刻農:“最重要的,我們的懷疑在兩週前得到了完全的印證,因為我們從臺灣國軍的情報機構檔案裡頭髮現了完整的計劃書。”



    這個時期解-放-軍、志願軍的身份證明都極為簡陋,造假不難——回國讓老部隊來認人肯定會露餡,但收集犧牲的志願軍戰士身上的名字和番號,在談判桌上列名冊,這是沒法印證的。



    國軍積極響應克拉克的要求,一下子往韓國送了1000人,克拉克最後使用了800人。



    假戰俘行動有三個目的。首先是讓聯合國軍充數,第二是常凱申這邊提出的構想,讓這批假戰俘釋放回國就聚集起來發動兵變,兵變當然不可能成功,但可以用來栽贓“中國殺自己歸國的俘虜”。



    第三個目的,在這批假戰俘中,有16人不是一般的充數大頭兵,而是真 軍統特工。他們拿的志願軍身份也是精細挑選過的,有很大的概率不露餡。這些特工不當場兵變,相反,他們在現場要積極配合我軍挫敗國軍雜兵們的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