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十七章,鏖戰金門(二)




    這一切都被岸上一位其貌不揚的國軍少尉看在眼裡,並偷偷用電臺將所有的信息發了出去。



    10月30日,下午15:00。



    “所有登陸部隊,”葉飛在電話裡下令,“下午16時上船待命,今晚登陸!”



    10月30日,下午18:00



    “要吃飯!”“要吃飯!”“要吃飯!”



    料羅灣方向,金門島南的空地上,果軍18軍的士兵席地而坐,有節奏地用鐵水壺敲擊著手中的武器。



    “12兵團的將士們!你們既已上岸,又歇息了半天,請迅速前往隴口、古寧頭,進入防禦陣地,那裡也已經備好了飯食……”22兵團的參謀拿著大喇叭喊到。



    離參謀最近的一個18軍營長回道:“你自己餓著肚子走四五公里試試?我們在船上兩天就吃了3個麵餅,不吃頓飽飯,走得動?”



    旁邊的一大片士兵們繼續敲水壺:



    “要吃飯!”“要吃飯!”



    ……



    10月30日,下午20:00。



    天色已黑,105毫米美製榴彈炮、75毫米日製野炮揭開了炮衣。



    現在,三野特縱四分之一的105毫米榴彈炮、過半數的75毫米野炮,都集中在了廈門一線。



    下午21:00。



    幾十輛“大水牛”從大嶝島的集結地開出,扎進了初冬冷徹的海水。



    lvt-2/3/4兩棲裝甲車、lvt(a)-2/4兩棲坦克綽號一樣都是“大水牛”,裝甲車版最多能運載24名步兵,坦克版裝1門75毫米短管榴彈炮。



    “大水牛”能做到水陸兩棲,唯一的訣竅就是“大”,一個薄皮鐵殼子,下水了自然就浮著。也沒有後世兩棲裝甲車的專用推進螺旋槳,它在水裡行駛全靠帶有u形划水片的履帶,速度很慢,夜間航渡為避免水上相撞,要再降低行駛速度,甚至比風帆木船還要慢一點。為了和木船運載的登陸部隊同一時間上岸,“大水牛”要提前10分鐘出發。



    同一時間,國軍上岸的18軍11師(乘坐登陸艦直接靠岸)抵達了金門北部,正在與22兵團準備交涉和換防。乘坐自由輪上岸的43師和118師滿地打滾掙到了一頓晚飯,吃飽喝足,一萬多人分兩隊,往西、北行軍,去預定的宿營地。



    21:10。



    28軍第82師、84師的全部6個團啟航。此次登陸金門,以28軍為第一波次,一次上岸6個團(兩個師的主戰兵力),83師作為軍預備隊;29軍為整個登陸戰役的第二波次。



    “怎麼回事?風力有點太大了吧?”在跟82師的船一起渡海的28軍軍長蕭轟估測了一下風力和航速。此次登陸,船隊從北向南航行,冬季刮的是北偏西風,本就是順風,風力又似乎超出了之前老船工的預計。



    已經來不及了,並不是每艘木船都配備了無線電,無法讓所有船都收一點帆來控制速度。蕭轟就看著船隊追上了78師的兩棲裝甲車,然後又超車……



    <p:00。



    大嶝島的炮群已開火急速射擊,105毫米和75毫米榴彈跨過9公里的海峽,落在金門北線的果軍陣地上。



    “我部隊正加速航行,預計三分鐘後靠岸……”78師233團團長在無線電裡向蕭轟、82師報告。



    <p師三個團、78師232、233團的混編部隊分在壟口附近的三個登陸點登陸,84師全師在古寧頭登陸。



    金門戰役,正式打響了!